第十七章 君臣斗法 - 1第1/3段
一
后世人评价崇祯皇帝,有的说他“一生勤勉,非亡国之君”;有的说他“性格偏狭、刻薄寡恩、刚愎自用”;也有的说他“君王死社稷,颇有骨气”;也有的说他“求治心切、操之过急,反致祸乱、使国家速亡”......总之,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然而就一点,无论各方,都是一致认同的,那就是——“勤俭”。
据说,崇祯每天工作、加班加点都在七、八个时辰左右,注意,是七、八个时辰,不是七、八个小时哦,也没有什么“双休”、“年假”一说,就是“996”,和他相比,也是弱爆了;再说节俭,据说皇上的内衣都打着补丁,平时吃饭也就三素一荤,有时候还禁荤,比起大清朝那个西太后一餐150个菜来,那差别绝对是不可以道里计!
“勤俭”,于小民百姓来说,或许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可是对于一个帝王、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却未必就是优点,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治国,需要的是大智慧、是格局、心胸、眼界和魄力!是知轻重、缓急、深浅、利害,而不是一味的节俭、小家子气,懂得“办大事正不得惜小钱”,一个没有格局、心胸的领导必然坏大事!
司马史公在《史记》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称霸之后,功成身退,来到定陶经商,成为巨富,人称“陶朱公”。
范蠡有三子,某一年,二儿子在楚国惹上官司被打入死牢,范蠡就叫小儿子带上千金,又写了一封书信给在楚国做客卿的好友庄生帮忙搭救。范蠡的长子知道后,说家里出了事应该由长子出面搞定,父亲不派我去,就是对我的不信任,我不如死了算了。范蠡给搅得没有办法,只好派大儿子去楚国。临行前,范蠡再三叮嘱长子,到了楚国之后,不论什么事,都要任由庄生安排,千万不要插手过问。
大儿子到了楚国,找到庄生,发现庄生穷的一塌糊涂,住所门前都长满了杂草。大儿子按照范蠡的交代,把千金交给庄生。庄生听明来意,便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千万不要逗留,即使弟弟放出来了,也什么都不要问!”
可是,大儿子不放心,没有听父亲和庄生的话离开楚国,而是又拿了黄金去献给楚国的权贵,以求门路。
庄生虽然贫穷,但却因为廉洁正直而闻名天下,从楚王以下也都把他当老师一样尊崇。至于范蠡送来的黄金,庄生也只是暂时收下,本想事成之后再还给范家。但是范蠡的长子不明所以,以为把钱给这样的人毫无用处。
庄生受托,某天,便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去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动到某个位置,将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向来相信庄生,问庄生如何是好。庄生说只有做好事才能消除,楚王明白了,准备大赦天下,然后命人去封闭府库。
楚国那位接受了大儿子贿赂的官员听说消息后,大喜,跑去告诉范蠡长子,说:“楚王就要大赦天下了。”长子不解,官员说:“每次王实施大赦,怕人乘机在大赦前抢劫,所以常常先把府库封闭,昨晚楚王已命令封闭府库了。”
大儿子以为楚国即将大赦,他的弟弟自然会放出,那么千金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庄生?不行,长子立刻去见庄生。庄生见到长子,大惊说:“你怎么还没有离开呀?”长子十分不客气地说:“当然没有离开!当初是为了弟弟的事情,现在弟弟的罪,大家都知道会自动赦免了,所以特来向先生辞行!”庄生明白他的意思,便往里面一指说“钱都在里面,你自己拿走吧。”大儿子拿回财物,欢喜而去。
庄生被长子的做法激怒,又去见楚王说:“我上次说星宿的事情,大王说要用修德的方法来回报,这当然很好。但现在我在街市上听很多人说,陶有一位富人叫朱公,他的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囚在牢里,他的家人拿了许多金钱贿赂了大王的左右,所以大王并不是为了体恤国民而大赦天下,而是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一听,大怒:“胡扯!我虽然没什么德行,但怎么会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而特别施恩大赦呢?”就命令先杀掉了范蠡的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命令。
范蠡的长子最终带着他弟弟的尸体回来。到家以后,家人都很悲伤,范蠡独自苦笑:““知子莫如父”,我就知道,他一去肯定会害死他的弟弟!不让他去吧,他又要自杀,唉......我反正要失去一个儿子,不如就让他去吧。他不是不爱他的弟弟,只是舍不得花钱呀!他年少时和我一起经营,知道谋生的艰难,吃过很多苦,所以舍不得花钱。而我的小儿子,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坐着好车,骑着良马,去追逐狡兔,哪里懂庄生?不行,长子立刻去见庄生。庄生见到长子,大惊说:“你怎么还没有离开呀?”长子十分不客气地说:“当然没有离开!当初是为了弟弟的事情,现在弟弟的罪,大家都知道会自动赦免了,所以特来向先生辞行!”庄生明白他的意思,便往里面一指说“钱都在里面,你自己拿走吧。”大儿子拿回财物,欢喜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