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太极的局 - 1第3/4段
待大贝勒代善说完,皇太极不由得点头说道:“大贝勒所言极是!如若毛文龙真心来降,自是好事,我可彻底消除癣疥之患;就算他要耍什么诡计,我也不惧他,倒也正好借机用事,只是此中利害关系,如何处置,还请各位爱卿放胆直言,不必顾虑。”
见皇太极发问,台下的大臣们先是相互交头议论,随即便有一人站出来朗声说道:
“大汗圣明!”
众人寻声看去,乃是巴克什.达海,此人自幼聪敏,九岁即通满汉文义,现年方三十出头,已是大金国一等一的饱学之士,深受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大汗器重。
“今日我大金当务之急在西而不在东!
朝鲜暗弱,且已臣服于我,毛文龙有海水阻隔,虽不足为患,但也一时难以彻底扫除,可缓图之;辽西山海关外宁远、锦州城坚炮利,我军一时难以攻克;唯西面蒙古,于我威胁最大、关系最重,察哈尔林丹汗势力最强,素有野心,久欲吞并漠南蒙古各部,结盟明朝,与我为敌。林丹汗惧我兵锋,现已西迁西拉木伦河一带,林丹汗残暴,时时出兵抢夺、欺凌科尔沁、喀尔喀五部及哈剌慎三十六家,各部不堪受其欺凌,久欲投我,乘彼众叛亲离之际,我大金当火速出兵,联合蒙古各部西征察哈尔,勿使林丹汗吞并坐大,也勿令蒙古各部因事急而转投明朝,如此,则蒙古各部皆可归顺于我,长城之外尽归我有,明朝北部从此再无屏障。为今之计,对毛文龙当允其请和,使其勿掣我肘,我则乘此时机,一意收服蒙古!”
“达海所说正合我意!”皇太极满面笑容地说道,“本汗也早想收服蒙古,先前科尔沁已臣服于我,现喀尔喀与哈剌慎三十六家正在危急彷徨之际,我当及早图之。
昔日,我等兄弟曾随先汗出征喀尔喀,是日天雨,父汗对诸贝勒言道:“蒙古之国犹如此云,云合则致雨,蒙古部合则成兵,其散犹云收而雨止也,待其散时,我当急取之。”,现在蒙古各部相互倾轧,正是云散雨止之时,我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皇太极说罢,环视诸位贝勒、大臣,众人赶忙纷纷附和,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岳托、豪格等众贝勒更是一个个摩拳擦掌、争着大声叫道:“请大汗发兵,我愿率军出征,踏平察哈尔,生擒林丹汗!”
皇太极看着众人群情激奋,也是颇为兴奋,转头向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说道:“看我大金国英雄辈出,真是个个豪情万丈,我大金有如此将帅,横行天下,又有何难哉?”说罢,又指着多尔衮说道:“我十四弟,年纪轻轻,竟是如此英气勃发,真是我家千里驹啊!”
多尔衮,天命汗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年方十七,生的身材高大、相貌不凡,见皇太极夸奖,连忙抱拳向皇太极施礼道:“多谢大汗夸奖,臣弟愿追随大汗,鞍前马后、驰骋疆场!”
“哈哈哈哈……”皇太极满心欢喜,大笑道:“好,来日出兵,定让你也做一路先锋!”
“是!臣弟定不辜负大汗的期望!”多尔衮立刻朗声答应。
皇太极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一抬眼,恰看见一位大臣正安静地站在队中,神态安详,稳如泰山。
“范先生,毛文龙请和一事,先生以为如何?”皇太极随即便向那人问道。
这位范先生是沈阳汉人,名文程,字宪斗,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本为沈阳生员,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采主动求见努尔哈赤,因是名臣之后,颇受努尔哈赤、皇太极善遇,常参与谋划军机。
“回大汗,臣本孤陋,才疏学浅,然大汗下问,臣不敢不据实以奏。”
范文程见皇太极发问,赶忙躬身行礼,略一停顿,便缓缓说道:
“毛文龙本性奸猾,早年间曾以算命测字为业,此类人游走江湖,素无忠信,唯利是图,最擅长装神弄鬼、行骗使诈,世人不识其术,故常为其言所欺。”
范文程说到这里,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皇太极坐在台上,一脸严肃,专注地倾朗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