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百花楼的秘密 - 3第1/3段
三
紫禁城文华殿
“启奏皇上,臣等近日连接奏报,关宁、宣大、延绥,各地边军缺饷已达数月,近日又有台头营军士鼓噪索饷,现察哈尔西迁,逼邻我宣大、延绥口外而居,拥众窥关、虎视眈眈;关宁一带,于今则是既要防东,又要备西(注:东——后金;西——蒙古诸部),诚乃万分危险之时,而各地外解粮饷不至,太仓空空如洗,户部与各地督抚每日焦心蒿目,计无所出,实难作“无米之炊”,故众人责臣等代为吁请,恳请皇上,慨发内帑,以济边急!”
早朝刚一开始,首辅李国普就奏报了这样一堆烦心事,还一上来就要“请发内帑”,登时便引得崇祯心中老大不快,崇祯强压着怒气,沉着脸冷冷问道:
“朕即位之初,依惯例,便已拨内帑一百三十万两,以充边军赏赉之费,今年以来,又调帑银五十万以充军饷,这才短短几月,边军如何又是缺饷?!”
“回皇上,只因魏阉把持朝政多年,阉党祸乱朝政、贪墨军饷,以致边军连年欠饷,日积月累,至今已达百万之巨,边军困苦十倍于内地,其苦状竟至有卖妻子、衣甲、马匹、刀械者,边军锐气尽失、雄心俱没,朝廷又如何能使若辈安心王事、尽忠报国?
臣等亦知内帑空虚,怎敢轻许户部、督抚之请,然边军积困,非一日之弊,亦非一日可解,臣等计议再三,记得昔日皇祖、先帝朝时,亦曾因廷臣之请而发帑济边,至今传为盛事,祖宗之所以撙节积蓄以遗圣子神孙,本亦为安边御辱之用,今值此边事危急、国库空虚之际,臣等惟有恳请皇上,效法祖宗,发帑以济边,皇上仁明神武,乃上天也,天欲雨露,则天恩浩荡、穷塞生春矣。”
李国普说罢,便弯着腰、战战兢兢地立在阶下,等待着崇祯的答复。
大殿里一片安静,过了好半天,才见崇祯向下发话道:
“既然皇祖、先帝时便有发帑济边之事,朕又岂是不恤将士、只知爱财之人?只是内帑原无厚积,尔等动辄请帑,却全无他策,这内帑又岂是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只可恨那些宵小之徒,不思报效,但知索取,朝廷偶有亏欠,便要鼓噪要挟,中枢司马、督抚镇将,尔等平日又是如何统兵、如何驭将?!”
“总是臣等之过,请皇上治罪!”
众臣见崇祯动怒,慌忙呼啦啦一起跪倒,向上叩首告罪。
崇祯帝望着脚下一片跪倒的大臣,又想了好半天,才稍稍放缓神色,慢慢说道:
“今国事艰难,朕亦深知边关将士之苦、尔等大臣筹措之难,唉…也罢!今日朕便先允了你等之请,暂拨内帑五十万两,以济边急,着户部再严催各地外解钱粮,务要如数征缴、克期到部!待外解一到,便要立刻还于大内!还望列位臣工能深体朕心!”
“皇上天恩浩荡,臣等感激不尽!”
众人见崇祯松口,虽说只是暂时挪借内帑,但也总算是解了眼前之急,便赶忙一起叩头谢恩。
待众人起身,归班站好,崇祯便向首辅李国普开口问道:
“前日,朕令内阁、六部九卿会推新任兵部尚书,于今可有结果?”
李国普闻言,不敢怠慢,马上出班回道:
“启禀圣上,臣等连日来已计议多次,众臣连番举荐,前任大学士孙承宗、现任刑部尚书王在晋,此二人久历兵事、才堪大用,可为大司马候任之选,然大司马执掌天下兵马,乃国之中枢,何人当任,臣等不敢自专,还请皇上定夺。”
(注:明朝时,常称呼兵部尚书为“大司马”,其余,如:吏部尚书——大司徒、大冢宰;户部尚书——大司农;工部尚书——大司空;刑部尚书——大司寇)
“众卿都是何意?可先一一奏来,朕细听原委,才好再做决断,为国抡才,乃吏部之责,大司徒是何意见?”
崇祯一时也不知如何决断,他有意想听一听众人的想法,便首先向吏部尚书王永光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