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皇上知之否 - 2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所有那些以为“只要皇上金口一开就万事大吉”的人,我只能说他们太不了解大明朝廷家里的实际情况了,图样图森破!

  袁崇焕到京已经十天了,可除了那天“平台召对”还能让袁崇焕感到激动、兴奋以外,剩下的日子,他几乎天天都是在和各部的争吵、扯皮与近乎绝望中苦苦煎熬!

  除了皇上接受自己的建议,已重新起用八十三岁的老爷子王象乾,担任宣大总督,专力处置抚赏蒙古察哈尔之外,其它的重要事项,如,钱粮、马价(注:用于买战马的银子)、人事,袁崇焕发现,这些问题,哪个也不是他一个督师就能搞定的,尤其是这军饷,且不说关宁十三万兵马,已经欠饷四个月,欠银共计已达七十四万两之巨!就说这新官上任,你让一个堂堂大明蓟辽督师两手空空就去赴任,仅凭一张红口白牙就想调遣那些骄兵悍将,这本身就已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了……

  可是当袁崇焕看着户部代理部长王家桢哭丧着一幅老脸,几乎是用一种哭腔在向自己诉苦,“.…..督师大人,不是下官要为难大人,实在是户部拿不出这些银子,下官做不到啊……求求你,袁大人,让皇上免了下官吧,这个活儿,哪个孙子爱干就让他干去!”

  袁崇焕知道,王家桢真的已是无计可施了。袁崇焕无奈地叹息一声,只得连上奏章,请皇上定夺……

  崇祯元年(公元16278年)七月甲申(七月二十五日),紫禁城文华殿

  “列位爱卿,袁崇焕自平台召对以来,近日又给朕连上奏章,陈说方略、吐露衷肠,朕览奏,也是颇为感动……如今国事艰难,百废待兴,正要你我君臣内外同心,共赴时艰,今日,朕召集各位臣工,便是要议一议袁崇焕所奏之事,袁督师身负重任,还望各位能鼎力相助,勿使掣肘!”

  早朝一开始,崇祯帝先是一番语重心长的开场,说罢,便拿眼向下扫视着众人,众臣见状,赶忙一起回道:

  “皇上忧心国事,臣等敢不用命!”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便又接着说道:“这第一件事,便是钱粮!据袁崇焕奏报,关宁欠饷已有四月,所欠银两已达七十四万之多,王大人,此事你户部如何处置?”

  户部侍郎王家桢见问,连忙出班回奏道:

  “回皇上,前有察哈尔兵犯宣府、大同,时关宁、宣大、延绥各边均已欠饷数月,又有台头营军士鼓噪索饷,而各地外解钱粮不至,致使臣部无银可发,一时间内外并急,遂请挪借内帑五十万,发往宣大,这才解了一时之急;近两月以来,虽有外解陆续到部,然除将五十万两立刻归还大内以外,已所剩不多,而今督师袁大人来臣部讨要关宁欠饷七十四万,数额过大,臣一时实在无法筹措出如此多的银两,只得容臣部日后再设法筹措、发给。

  臣所奏句句是实,还请皇上明察。”

  崇祯一听就火了,一拍龙椅,大声斥责王家桢道:“糊涂!今国库空虚,入不敷用,朕这才令尔等要好生运筹、仔细算计,务要零星分发,你如何便将那五十万两都发到了宣大?!”

  王家桢见崇祯发火,吓得“窟通”一声跪倒在阶下,连声申辩道:

  “臣只因一时事急,恐宣大战事难了,故而将帑银都先发往了宣大……臣办事糊涂,请皇上治罪。”

  王家桢说罢,便匍匐在地,等着皇上发落。

  崇祯恨恨地看着王家桢,心想,“治了你的罪,难道就能换来银子吗?关宁军饷才是当务之急,哼!等先处理了这事,朕回头再来慢慢办你!”想到这儿,崇祯冷冷问道:

  “现在你部还有多少银两?”

  “回皇上,臣这几日东挪西凑,盘算下来,户部最多还能拿出十万两银子。”王家桢回道。

  “这么少?!难道朕大明朝都穷到了这种地步了吗?!”崇祯不由一惊。

  “总是臣无能,实在难以堪此大任,大司农司掌天下财税,今国家多艰,还请皇上选贤任能,遴选善于理财之人,以代臣职。”

  崇祯闻言,大怒,厉声向王家桢呵斥道:

  “一遇难事,你们一个个就想撂挑子不干,哪有这等的好事儿!大明朝还要你这等大臣何用?!”

  崇祯虽然恨不能立即就罢免了这个王家桢,然而,问题尚没有头绪,崇祯也只好先忍下这口气。

  王家桢这些日子可谓早已是焦头烂额了,到崇祯一朝,这大明国库每年的收入,钱粮本折共计大约是两千余万两,再加上开征了辽饷,大概又可收入六百余万两,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