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在大明搞基建第1/2段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尽管郑三俊心里很不满方从哲、汪应蛟、毕自严三人,但他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三人将搞基建工程以惠民生的户部题本写了出来。</p>
<p>“谁让掌权的不是自己东林党呢,没办法。”</p>
<p>郑三俊在心里感叹了一句。</p>
<p>而在方从哲进宫后,内阁次辅韩爌在看见方从哲路过内阁时,也有郑三俊同样的感受。</p>
<p>因为他现在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方从哲拿着户部题本直接乘轿去了乾清宫。</p>
<p>韩爌觉得自己这个内阁次辅彻底就只成了个摆设。</p>
<p>“陛下!这是户部关于可拨多少钱粮用于增建工程的题本,请圣上御览。”</p>
<p>方从哲来到政事堂后就将户部题本递给了朱由校。</p>
<p>朱由校展开看了后道:“可以拿出库银五百余万两,粮食七百余万石,这倒是可以做件不小的工程,立即拟旨,着毕自严兼任工部右侍郎兼顺天巡抚,立即会同工部议定兴建什么工程来让这些流民安居乐业。”</p>
<p>“臣遵旨!”</p>
<p>方从哲回了一句。</p>
<p>而朱由校接下来则继续问道:“现在京师流民大概有多少?今年饿死者多否?”</p>
<p>“回陛下,已不下三十万之数,目前饿死者远少于去年,因今年漕运虽短暂中断,但因王在晋筹粮及时,所以也没有饿死到人,再加上接下来漕粮恢复、且陆续有不少催缴后的粮食进京,所以养活了不少京师流民,而且因为进入冬季后运河结冰,许多粮食只能转陆运,需要人力更多,所以,沿途就又增加了不少流民来京师,而这些新增流民和京师流民皆靠着运这催缴后的粮食进京而暂且续着命,不过,眼下运粮已基本结束,这些流民接下来不得不继续忍饥挨饿,就看能不能饿到明年运河通航。”</p>
<p>方从哲回道。</p>
<p>“这么说来,也就是说眼下京师有闲置的流民达三十多万?正好用来做工程!”</p>
<p>朱由校点了点头,他不得不承认大明的漕运还真是一条经济大动脉,光是靠这漕运吃饭的流民都有这么多人。</p>
<p>而当初江南士绅断漕粮断的不仅仅是军粮,断的也是数十万流民的生计。</p>
<p>好在自己这个皇帝及时用西厂阻止了江南士绅断漕粮的野心,从而避免了无数流民饿死。</p>
<p>接下来,工部便进行了部议。</p>
<p>因为这次大明朝廷搞基建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用盈余的国库钱粮养活京师流民,而京师流民大多聚集在通州与天津一带,靠漕运为生,所以,工部部议后上本建言疏浚漕运,重修天津三卫卫城与通州城,以及沿途官道。</p>
<p>朱由校则在看了工部的建言后,直接吩咐道:“这还不够,得把这些流民安置下来,重新编户,使其成为京师新民户,要使其安居乐业,不能只是让其不饿死有个草棚可以睡就够了,得让这些流民在这里安家落户,查清家世,不再成为流民,其子孙可以读书,可以出仕,也能有走向富足的机会,而能够有再次向朝廷缴纳赋税的机会。”</p>
<p>“陛下说的是,臣等也想过对流民重新编户,但京师已无闲田可分,而编入天津、通州等城中落户,又担心有奸细混入城中,故实在是难以编户齐民。”</p>
<p>方从哲回道。</p>
<p>“据朕所知,天津卫一带多盐碱地,导致抛荒严重,立即下旨,天津三卫改设为天津州,为直隶州,而所有京师流民编户为天津州民户,并选一盐碱地重建新城,作为朕赐给流民们的安置之地,将流民全部安置到这里,城名就叫做天津城,与天津三卫卫城并为天津州四城。”</p>
<p>朱由校说了起来,又道:“原天津同知厅保留,依旧管天津三卫之事,事权不变,天津城再设一通判,管天津城,再设一天津州直隶州知州,为从四品,统筹管理天津四城。”</p>
<p>“遵旨!”</p>
<p>方从哲回了一句。</p>
<p>接着,朱由校又在回乾机会。”</p>
<p>“陛下说的是,臣等也想过对流民重新编户,但京师已无闲田可分,而编入天津、通州等城中落户,又担心有奸细混入城中,故实在是难以编户齐民。”</p>
<p>方从哲回道。</p>
<p>“据朕所知,天津卫一带多盐碱地,导致抛荒严重,立即下旨,天津三卫改设为天津州,为直隶州,而所有京师流民编户为天津州民户,并选一盐碱地重建新城,作为朕赐给流民们的安置之地,将流民全部安置到这里,城名就叫做天津城,与天津三卫卫城并为天津州四城。”</p>
<p>朱由校说了起来,又道:“原天津同知厅保留,依旧管天津三卫之事,事权不变,天津城再设一通判,管天津城,再设一天津州直隶州知州,为从四品,统筹管理天津四城。”</p>
<p>“遵旨!”</p>
<p>方从哲回了一句。</p>
<p>接着,朱由校又在回乾清宫后传来了刘若愚,且吩咐道:“尚工监这边,也派个可靠的人去天津城开设木料、铁料等加工厂,一些技术要求不高但需要很多人力参与的零件制造就从京城迁移到这些地方去,雇佣安居后的流民加工内廷需要的木制与铁制乃至竹制零件,以增大规模,然后再将这些零件运回京城组装,但要注意,核心部件还是得在内廷自己的作坊制造,普通部件让流民制作时,也得分开办厂,让不同流民制造不同部件,以避免他们串联,泄露我内廷之机。”</p>
<p>朱由校有意在北方大搞制造业。而这只是个开始。</p>
<p>“奴婢遵旨!奴婢这就去办。”</p>
<p>刘若愚回了一句。</p>
<p>接下来,毕自严在接到皇帝旨意后便正式开始负责所议工程。</p>
<p>首先是天津三卫城、通州城的整修以及天津城的兴建还有官道的整修。</p>
<p>朱由校直接给了毕自严六十个户部员外郎和工部员外郎的编制,各三十个,让毕自严荐举一批士子担任这些官职,并和毕自严一起组成一个工程组,而毕自严担任工程组总督办,负责领导这些士子一起执行该任务。</p>
<p>按照以往的模式,是需要毕自严自己花钱请幕僚,然后让幕僚具体负责毕自严所负责的事。</p>
<p>但为了提高政务效率和底下具体执行者的积极性,所以,朱由校就直接增加了官员编制。</p>
<p>大明果然是不缺想做官的官员,许多举人贡生在因为知道毕自严可以给他们员外郎的官职后,所以,都积极地来找毕自严,求着毕自严荐举他们,尽管毕自严现在所做的事不符合士绅阶级的利益,但对许多渴望权力而迟迟未能做官的士绅个人而言,这却是让他们进入仕途的好机会。</p>
<p>要知道,在吏部报名求一个知县乃至县丞官即便求到官职的机会很少,一般都要等好几年才能求到,依旧有不少举人贡生排着队等。</p>
<p>如今毕自严手握六十个六部员外郎的官职名额,士绅们自然是踊跃来报名的。</p>
<p>因为大明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p>
<p>而官位的确不多。</p>
<p>因此,毕自严很快就举荐好了六十名员外郎,然后他就带着这六十名员外郎开始规划出天津城的范围,并开始招集流民到这一带,编户设坊,然后任命坊正,再以坊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