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伎俩、蓝图、学堂第3/3段
不过,即便成化弘治两代皇帝,都在努力维持这个局面,以至于没让大明帝国落魄到民不聊生的地步,但百姓的生活却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温饱线是皇帝从穿越者那里学来的词汇和概念。
其实他很清楚,明朝有许多店铺,甚至平常的良民都生活在这条线以下。
想要改观,确实要按照穿越者们所说的那样,通过创新去创造新的财富,然后让通货和百姓的劳动,让这些财富流通到百姓手中。
穿越者们还有一个自称为肤浅的见解,那就是货币流通的成熟效应。
货币流通的越频繁,人人手中都会觉得宽松许多。
反而是他在那些地主乡绅的地窖里,难以让国家和百姓在货物流通和财富标记的过程当中得到实惠。
说起财富标记,这并不是一个穿越者们认为教科书一般的说法。
货币确实有这类作用,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国家发行货币去响应创新,维持国家的基本运转,才是大家更习惯去观察的方向。
穿越者们的国家怎么运行?其实朱佑樘并不了解。
但他好像似是而非的听懂了穿越者们的描述。
那是一种他们称之为赤字经济的描述。
国家印钱。但却是通过招募劳动力的方式,以大型企业唯一载体,以大型项目为名义,将这些钱让老百姓用劳动的合法方式赚走。
这样开启他们的流通之路。老百姓可以用之购买吃穿用度,也可以用来投资,冒着一定的风险去赚取利润。
这些利润从哪里来呢?
从创新里来,也就是从国家标记财富所新发的货币当中来。
这样周而复始,国家自然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
对于国家来说,当然相当于是一个无底洞。
因此像铜钱这样的金属货币,因为牵扯到采矿量的有限,显然是无法满足国家需求的。
所以纸币应运而生。
宋元时期纸币和金属货币还是交叉使用的。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用一招即为前卫的理念将纸币定为唯一合法货币。
金属钱币从此一定程度上退出了流通市场,但因为积习难改,这一政策没能坚持多久。
不过穿越者们大多肯定了朱元璋的这个构想。
他们认为就应当以纸币为基准,建立与维持纸币与金属货币的兑换信用。
采取赤字经济盘活流通渠道。
辅之以创新、海外掠夺之类的手段去创造新财富。
当然这个方案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要通过教育,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这个循环当中去。
因为这其中的每一个循环都离不开人才。
而大明朝的人才教育。在穿越者们看来是相对落后的。
这下子,卢姑娘曾经提议过的学堂,恐怕再也不可能不成立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