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俸禄、宫刑、大炮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过,这里才是明确归皇帝管辖的,任何衙门都无权过问。

  大明朝的助跑工艺,其实还是很拿得出手的,中前期的时候,当然那是在竞争对手没能发展起来之前,应该是处于世界领先优势的。

  即便是到了后来,他们仿造的红衣大炮的水平,依旧让清朝人汗颜。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晚清。时期列强入侵的时候,经常因为没有合用的大炮与之对抗,竟然打起了明朝大炮的主意,而那个时候明朝大炮已经历经风雨数百年,竟然不负众望的派上了用场。

  虽然我们没一个人生活在那两个时期,也不知道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

  但满清的腐朽统治应该是导致其工艺落后的重要原因,其侧面反映出的明朝工艺,至少是在合格线以上的。

  而在这个工坊当中,采用的工艺却是源自南北战争时期的铸炮方法。

  这种方法的发明人是美国的一名少校,罗德曼,

  对于这些事情,老皇帝也是看过相关描述的。

  虽然不是很懂,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格外的印象深刻,甚至到现在还能记个大概。

  ……围绕模型的型芯进行铸炮,型芯内部以流水进行冷却,这是一个使炮膛内部先行硬化的方法……

  至于具体的技术资料,老皇帝也是见过的,肖强所率领的那个穿越者们因为从美国而来,所以很容易的搜集到了这些东西。

  至于肖强搜集这些资料的起因,则是因为他们手中的那本穿越圣经——《临高》当中的穿越众们,使用的就是这一方法。

  其实那本圣经还提到了其他的一些方法。

  比如,虽然不能和这个方法一样增加炮身寿命,但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铸造过程的难度。

  既然是铸造那模具,这种东西自然是少不了的,1840年之前中国的工匠们大多是采用泥模。

  但是,泥土无论修造成怎样的外观,都需要首先掺水才能够在晒干之后定型。

  可是沾水之后就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晒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干透。

  以刚才所提到的泥模为例。如果晒不干就把铸炮用的金属液体倒进去的话,那么很容易就会将其烧穿。

  这当然意味着铸造的失败。

  但是用铁料制作的模具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这就增加了成功的几率,减小了材料的耗损。

  而这一块技术,在晚清时代也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这个人叫做龚振麟。

  龚振麟所处的时代是华夏历史上的一段屈辱。但他的这种铁模铸炮却早于西方30年,这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极少有的。

  当然他的房子也被老皇帝记录下来,即先用木材制作出阳模,然后再翻砂铸造,做出铁制阴模,这样就可以用来是做大炮了。

  这个方法,据说肖强那批穿越者们偷偷跑到非洲去实验过,效果还是可以的。

  而他们的实践内容当中,甚至还包括了《临高》当中枪支弹药和炮弹的制作。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