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龙和他的船第1/1段
花小梅已经有了身孕,江大龙便不再让她一起跑船,住在镇子北边小漕河畔的家中养胎。
一早小梅去镇上买菜,顺便去杂货铺看看老两口。花大伯得知大龙从溧阳驾船回来了,正在镇北码头卸货。便从柜台里拿出一包大前门,吩咐花大娘几句,往镇北河边码头匆匆赶来。
由于杂货铺的牵绊,花大伯其实很少到镇子北边的小漕河边走走。最近腿脚也不利索了,六里多路足足走了一个小时。
花大伯吃惊的发现,小漕河变样了!
原先杂草丛生的河边多出好几座码头,一条砂石路把码头和通往县城的公路连在一起。那些码头用红漆标着经管站码头、社办码头、周家庄码头各种字号。码头上堆着本地产的黄沙、粮食、竹木,还有从下面运来的日用百货、宜兴窑货、食盐等等。小漕河的船也多起来了,打眼约摸大大小小的好几十条。
大龙远远的看见岳丈向码头走来,一个箭步从自家船头跨上了岸,三两步就迎了上去。
“爸,您老怎么有空来了”。
“大龙啊,快上你的船,渴死了”。
“好好,爸,您慢点小心跳板滑”。
爷俩在大龙的船头坐下,大龙请来船上帮工的赵师傅递来一碗茶水。还没等花大伯掏出大前门来,大龙便恭敬的递上一支带过滤嘴的凤凰烟,又散给赵师傅一支,取出一支放在自己的嘴上。
花大伯喝了水,狠狠的抽上几口烟,和女婿大龙聊开了天。
“大龙啊,最近生意还好吧?”
“哈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大龙开了腔:
“好啊。爸您是不知道,现在大家都在搞经济建设,修马路,盖房子,办厂子。下面的溧阳、宜兴、常州、还有无锡,苏州,到处都需要我们这里的黄沙、竹木,下面产的好多货也要运回来销售,简直不要太忙哦”。说完又是一阵笑声。
花大伯仔细用眼打量着自己的女婿。大龙比花一五还要高出一截,膀大腰圆,浓眉大眼,剃着板寸头,看着十分的精神。
大龙自小在船上长大,初中毕业后,便随着父亲江老大在这小漕河上撑船讨生活。父子二人下苦力,结善缘,赶上改革开放后,生意渐渐好起来了,拿出全部家当新打了这条大木船交给大龙,江老大便上岸享清福去了,不再过问跑船营生。
大龙的这条船,在小漕河里是数一数二的宝船,长八丈,宽一丈五,深六尺八,船头翘,船身阔,船尾压水稳,后梢配有一把祖传的红木长橹。硬木船身用桐油油的深黑发亮,一有空大龙就冲洗拖抹,像对待景德镇瓷器一样的珍惜。船下水后,按照师傅的话说,装二十吨吨货过太湖是小来兮(没问题)。
花大伯看看爱婿,又看看船,按捺下感慨,小心翼翼的说:
“大龙啊,今天来有个事跟你商量商量,这不,你跃进兄弟整天没事干,和那些狐朋狗友在镇上东游西逛,偷鸡摸狗的,街坊四邻都不待见,我和你娘的头都快抬不起来了。小梅不是有了身子?要不让跃进到你的船上帮把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口吃的就行!大龙啊,你看行不?”。
大龙听完岳丈的话,再看看岳丈愁眉苦脸的样子,很是于心不忍。一拍大腿:
“嗨,就这个事啊?爸您老说话当然没问题。小梅下船后,我和赵师傅撑这么大的一条船也很累,正好需要一个帮手。爸,您就让跃进来吧。管吃管住,工钱嘛,就按照镇政府干部标准吧,每月四张大团结。爸您老看行不?”。
花大伯突然感到眼睛里像是进了沙子,寻摸着晚上要搞个二两老白干,打开收音机听上一段袁雪芬演唱的越剧《祥林嫂》。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