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寻梅镇上来贵宾了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寻梅镇真是一个好地方。

  顺着公路往南三十里是县城,寻梅镇是县里的北大门。

  寻梅镇是两省边界,往北顺着小漕河走上十里水路便是常州地区溧阳县的地界了。小漕河在溧阳境内与大漕河相通,大漕河一头直通太湖,一头与大运河对接,水路四通八达。从寻梅镇驾船,三五天可以到常州、无锡,一星期内就能停在苏州寒山寺外枫桥边。不用十天便能在黄浦江上和精明的上海佬谈买卖了。

  从明清到民国一直是商贾云集。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这几年下江的苏锡常大搞经济建设,寻梅镇成了县里砂石建材、粮食特产外运的重要通道。小漕河边的码头仿佛是一夜间冒出来的,大大小小十几座。连花大伯这样的老住户都感觉像在梦中一样恍惚。

  镇上的商业,有一些是徽商传下来的老字号,像万康酱坊、汪泰隆商号、大有记胡家卤菜店(胡兰花家祖籍徽州,卤菜手艺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等等几十家。应证了那句“无徽不成镇”的老人言。还有些是建国后公家办的或是公私合营的,其中迎宾楼徽菜馆、镇办农具厂(有电锤加工铁器,里面上班的人很是牛气)、寻梅镇油坊榨油厂、国营镇办旅社、百货大楼等比较有名,规模也还行。还有一些大集体的五行八作营生,其中清波池浴室设有男女澡锅,三友豆腐坊出产远近闻名的寻梅素鸡,相传是镇上建于南北朝的护国寺里老和尚流传出来的手艺。

  寻梅镇上的生活很是悠闲,街坊们都是熟面孔。

  早晨,那些睡不着的老头,还没去上工的码头工人,或者附近村上的三五闲汉,聚集在镇心街的迎宾楼,点上一笼开水和面冬瓜拌肉馅的烫面蒸饺,再点上用镇上油坊鲜榨的菜籽油炸的酥脆的狮子头,一碟三友豆腐坊出的蓝阴阴的臭豆干掰开用红艳艳的水磨辣椒拌上,来上一壶老白干,体现出江南小镇生活的富足和悠闲。

  花大伯杂货铺的生意一般,家里吃口较重。一般是不会去迎宾楼喝早酒。偶尔手头有闲钱了,或是小梅偷偷塞给他个块八毛的孝敬他时,便在自家卖酒的大瓮中沽出二两老白干,装进他爹传给他的从江北老家带来的红皮小葫芦里,出门背对迎宾楼向镇南的老齐家锅贴直奔而去。二毛钱买上十只外面焦黄里面香嫩的齐家锅贴,花上十分钟时间,眯掉红皮小葫芦里的二两老白干。还得开店做生意啊,酒喝多了费时误事。

  这天早晨,花大伯照例带着红皮小葫芦,一路和街坊寒暄着来到齐家锅贴,面对街面在小桌前坐下。齐师娘用瓷碟把十只滋滋作响的锅贴放下,花大伯调好香醋水磨辣椒蘸料,打开葫芦,刚往酒盅里满上第一杯,突然听见街上传来“嘀嘀”两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响。

  这几年汽车是多起来了。可大多数是拉沙石竹木粮食的货车呀?不是小江淮,小跃进,就是解放131卡车之类,那柴油车的动静离镇子二里远就能听见呀?再说这些车,从镇子南边胡家卤菜店门口就应该拐弯上马路了呀?

  镇子上的小车,公社(就是镇政府)有台212吉普,开起来哗啦啦响。派出所有辆边三轮摩托,开起来噗噗噗。

  奇怪,这辆车怎么到身边都没啥动静呢?

  花老伯疑惑的抬起眼来,只见一辆乌黑铮亮的小卧车缓缓驶进镇来,开车的是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后排拉着窗帘,透过缝隙,仿佛看见一位白头发老人端坐其中,身上的绿色旧军装风纪扣严整。旁边还坐着一个姑娘,大概二十多岁年纪,也穿着军装,带着一顶无檐军帽,帽子上的五角星闪闪发光。

  其实,花大伯没有看见副驾驶还坐着一个年轻军官,他认识的。

  小卧车直奔镇心街上国营镇办旅社,寻梅镇上最好的下榻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