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权宜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失去萧关了。</p><p>如今不趁此机会损耗掉巴蜀的战争潜力,已经变成了飞地的凉州,如何能守御得住?</p><p>如若凉州不守,逆蜀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再依托河西四郡的养马之地与西域丝路的利益,魏国的关中三辅尚能安乎?</p><p>一战可迎来喘息的机会,可以酝酿未来夺回陇右的时机,区区十万将士的战损,又有何舍不得!</p><p>况且,今若是舍不得,会让未来的战损恐更巨。</p><p>慈不掌兵,何必短视邪!</p><p>然而,来自庙堂的决策,让他无奈放弃此战略。</p><p>非是天子曹叡不认可他的决定,而是衮衮诸公的群起请命,让曹叡无法再支持他。</p><p>起源于萧关的天命之说,比意想中还要严重。</p><p>其一,乃是羌胡部落。</p><p>乌水流域的鲜卑乞伏部小支落,为了避免被首领争夺的牵连迁徙至河西四郡后,也让“攻汉必遭天罚”之说广为流传。带来的后果,乃是原先响应凉州刺史徐邈的号召、跟随夏侯儒前来攻陇右的四五万羌胡,皆退兵了。</p><p>亦是说,没有了四五万羌胡部落的压制,逆蜀留在陇右的吴班、陈式等部,便可以腾出手来了。</p><p>若驰援汉中郡,便抵消了魏国的兵力优势。</p><p>如若从萧关出兵,仅仅依靠安定郡的郡兵,是无法阻止他们进入关中的。</p><p>届时,他们不管转道去夹击关陇道的番须口,还是去攻打陈仓城,抑或者是以骑兵袭击粮秣辎重的运送,都会让进入秦岭山脉的曹军万劫不复。</p><p>可以说,昔日响应徐邈前来助战的羌胡部落,乃是一把双刃剑。</p><p>曾经让巴蜀的防御兵力捉襟见肘,如今却又变成了魏国战线现出纰漏的诱因。</p><p>其次,乃是关中三辅的动荡。</p><p>近三万大军亡于萧关大疫,秦岭山脉持续月余的暴雨,让无数人都觉得魏国此番的进军,被上苍所诅咒了。</p><p>不然,为何上天如此苛求呢?</p><p>从秋收之前便被征发徭役的黎庶们,于苦不堪言以及巴蜀潜伏在关中的细作宣扬“魏不得天命”,更愿意相信此乃天罚。</p><p>就连那些从冀州迁徙而来的黎庶,都将信将疑。</p><p>如此情况下,雒阳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觉得,如果继续支持大司马曹真攻打逆蜀,恐怕汉中郡的蜀军没有战死多少,关中黎庶便率先聚众叛乱了。</p><p>再次,便是关东世家豪门的离心。</p><p>谯周昔日宣扬“曹丕代汉让子嗣凋零”的天命之说,终究还是传到了关东。</p><p>恰好,去岁天子曹叡的次子,繁阳王曹穆也夭折了。</p><p>如今曹真伐蜀又遇上天公不作美,那些先后失去丝路利益、归还屯田土地等积累的不满,爆发了比放弃凉州言论更严重的态度。</p><p>昔日鼎力宣扬“汉祚已绝、曹魏当兴”的世家们,在面对曹魏是否招了天罚的疑问上,选择了三缄其口。</p><p>不再义正言辞的,声称“曹魏代汉乃天命昭昭”了。</p><p>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答案。</p><p>亦让关东各郡县各种关于天命的流言,骤然大起,且愈演愈烈。</p><p>尤其是曾经被魏国屠戮过的地方。</p><p>仅此缘由,便让天子曹叡不敢再支持曹真继续攻伐了。</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