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门驿剑谱被盗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渭州北望月漫川,

  城外胡骑侵萧关。

  明日拔剑杀敌寇,

  车胄铺满贺兰山。

  北宋宝元元年隆冬,渭州城西的天门驿站内传出一阵吟咏声,声音高亢激扬又略带悲怆,正是入夜时分,本已十分寒冷的天气又增加了些许凉意。

  驿站外的官道被连日大雪盖了厚厚一层,路上人迹稀零,只有一支驼队从西而来,铃铛声清脆响亮。

  驿丁胡春和焦七在驿站周围挑灯巡夜,胡春说:“这么冷,不会有人来了,我去马厩添草料,你去闭门吧。”焦七转头走向驿站大门,一串急促的马蹄声由东面而来,焦七顺路望去,有三个人骑着骏马飞快跑到了大门前,都是披着黑色大氅,一身貂裘锦服。

  驿站门前只有两盏灯笼,看不清楚来客模样。驿站只接待过往的官员和使节,军情邸报在早年间就转给“急脚铺”传递。

  焦七一看来人着紫色官服,就知道官阶不低,赶紧迎过去扽住马缰。领前的官员穿绿色官服,亮出一张银牌,牌阔两寸半,长六寸,两面刻有飞凤和麒麟,是驿路的凭证,此人喝道:“殿前都指挥司张将军到!前面引路。”焦七快速将三人引入驿站。

  驿站大厅内灯火明亮,黄铜暖炉架了四个,通屋暖气生腾,驿长傅大友已经听到外面的报号,从大堂走出来,接过门状一看,急忙弯身对紫色官服的客人揖礼道:“不知张将军驾到,有失远迎,请恕罪。”

  落坐下后,傅大友才发现来客中一领头那位绿袍将官很是面熟:二十五六岁样子,高大挺拔、英气逼人。将官抹了一把脸上的霜水,哈哈大笑道:“姐夫,我是翀儿,您认不得我了?”傅大友顿时愣住了,一脸迷茫,定了定神,仔细打量了片刻,拍了一下后生的肩头高兴大笑道:“真是小翀啊!几年没见,都快认不出来了,越发俊了!”转头对后堂大喊:“内子,快出来看是谁来了。”

  傅大友是陕西西府凤翔人,四十八岁,秀才出身,和渭州知州尹洙是同窗好友,五年前被尹洙举荐为天门驿驿长。妻子丁汝君也随同来到驿站,在驿站帮厨做饭,十分贤能精练。来客丁翀正是她的弟弟,在殿前都指挥司当职,武艺高强,屡受军功,虽年只二十五岁,却已是步军都虞侯。同行中穿紫色官袍的是他的上官,姓张名亢,是殿前副都指挥使、忠武将军。那位女子是他的师妹江寒冰,是兵部的差官。

  丁汝君闻声从内堂小跑出来,拉起丁翀的双手攥在手中,激动得满脸涨红,语调失态道:“弟弟!弟弟!这么多年没见,想死姐姐了。”

  主客一番见礼后,自是温酒宴饮,虽多是官场话,倒也不失温和亲密,张亢抱拳道:“傅兄,此次奉上命在边关巡检,要在驿站住些时日,有劳差遣驿丁前后照应。”傅大友言道:“张将军本是上官,鞍前马后自是在下的本分,起居换洗、马料给食不敢不周,只是这边关驿站酒薄饭粗,与京城相去甚远,请将军勿要怪罪。”张亢吃了一口菜,趣笑道:“嫂夫人厨艺精湛,这菜比开封府的尚品楼还香!我仨今儿可是好有口福。”

  傅大友与张亢连番碰杯,早已经饥肠辘辘的丁翀拿起碗筷大快朵颐,吃完饭就去和丁汝君话家常了。江寒冰到楼上的客房安顿下来。

  天门驿站离边陲名山崆峒山不到十里路,山上寺院传来陈陈晚课的钟声。张亢清了清嗓门,正色言道:“党项李贼元昊上个月叛国称帝,官家(皇帝)大为震怒,悬赏黄金万两刺杀之。又下诏关闭边市榷场,边民与商贾苦不堪言。这个月京师地震,倒塌民房数万,灾民流离失所。国运不昌啊!盼这戊寅年快些过去,时局有所好转。”说完轻叹了一声,接着道:“渭州距敌境仅隔几座山,拱守之重堪比京畿。天门驿更是处在边卫最前沿,傅兄大义为国,不辞艰险掌守驿站,乃我朝之贤良也,委身此地真是屈就了!”

  傅大友起身从架上抽出一杆蟠龙银钩枪,取下枪套,枪头在灯下明晃无比。半晌才幽幽叹道:“天门驿建站至今已有千年,地处丝绸路上之重镇渭州城,迎来送往车水马龙,号称西北第一驿。如今边事吃紧,危如悬丝。我本想考取功名,有朝一日入仕报国,如今边城危难,岂能弃驿站而保身。傅某绝非鼠罪。”张亢吃了一口菜,趣笑道:“嫂夫人厨艺精湛,这菜比开封府的尚品楼还香!我仨今儿可是好有口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