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玉清宮璩一授图第2/2段
送张亢上玉皇顶时,璩一道长说:“崆峒派有五百道众和数千俗家弟子,如有危难将军随时下命,贫道虽为出家之人,但身为大宋子民,不乏拳拳报国之心。”
傅清跪别师父后,跟着张亢一众人上了玉皇顶。
玉皇顶为崆峒山主峰之顶,山高入云,唯有一条石阶通往,名‘通天梯’。石阶两边立了一排铁桩,中间连着铁链,上下山的人可以手扶铁链拾级而上。
张焉若实在是走不动了,坐在石阶上不想上去。石慧不放心她自己留在半道,背着她继续往上走,石阶非常陡峭,江寒冰和傅清在后面护住,生怕她俩滑倒。
张亢和金台走在前面,到了天梯半中,突然间有个黄袍道士脚踏铁链顺滑而下,速度飞快竟然稳如行船,可见轻功极高,道士滑到张亢前面,从铁链上跳下来,横剑挡住张亢的去路,冷冷地道:“此处乃道家圣地,非有相邀不得擅闯。”金台抱拳施礼道:“我们师兄弟乃红云大师弟子,到玉皇顶拜见师叔,请代为通报。”
黄袍道士没有引路,而是拔出剑来说道:“是否同门一试方知。”说罢一剑朝金台刺去,金台先是凌步闪过,拔出剑磕开,心想即是要试剑法便让你看最常见的,于是他剑锋回转,使出几招‘巽风剑’关键几招,没想到黄袍道士并没有收剑,反是出招更加凌厉,甚至很多是险招、狠招和绝招。
张亢没有拔剑,看金台和黄袍道士的比试,毕竟是同门过招,他还不至于担心。
和黄袍道士过了五六十回合仍然没分出胜负,金台有些着急了,虽然他的剑法略显上风,但是石阶很窄四周也险峻,很难施展出高妙的招数。
就在他们比试正酣时,一个紫衣人从石阶顶上的太和阁屋顶凌空飞出来,石阶上所以人都不禁抬头仰望,金台和黄袍道士都停下手来。
紫衣人衣袂飘动,映着阳光有如神仙出巡。大家都屏了一口气,只见紫衣人手执一长物,垂直向下冲金台和黄袍道士刺下来,金台和黄袍道士出剑格挡,紫衣人手中的长物如闪电般烁动,在大家还没看明白的瞬间,金台和黄袍道士手中的剑哐啷掉在地上,紫衣人落在石阶上。手执拂尘,笑盈盈的看着他们。张亢才看出来是紫阳真人,也看出来刚才紫阳真人用的是拂尘。
张亢和一众人连忙施礼,齐声道:“拜见师叔!”紫阳真人道:“来来来,随我上。”
到了玉皇顶后,紫阳真人领着众人向东眺望,刚好天朗气清,渭州城尽收眼底,山间祥云袅袅,一片繁盛景象。
紫阳真人指着玉皇顶大殿说“三千六百年前,黄帝曾到此问道于广成子。三皇五帝以降,此地皆为吾土,先祖几千年来浴血沥汗传承接至今,西夏嵬名起于域外,唐太宗赐为李姓,我太宗皇帝又赐国姓,历代受我大宋恩宠,如今不报天恩、觊觎神器。人有亲疏、族有远近、华夷有别,敢侵占我先祖埋骨之地,祀奉山川神灵之所必予痛击之!”
张亢听了紫阳真人的叮嘱,大声应道:“公寿谨尊师叔教诲,定率部将守土安民、保疆卫国!”
紫阳真人取出一个木匣,抽开盖子后,里面有两支宝剑,剑鞘一黑一白,黑色用紫檀木做成,白色是铁梨木,剑格、剑柄与剑首金属部分都是金银部件,还镶着绿松石、碧玉。做工非常精美,一看就是珍贵无比的名剑。紫阳真人抽出剑来,只见剑身寒光射出,有轻微的‘嗡、嗡’剑颤的声音,张焉若不禁惊叫了一声。
紫阳真人说:“这对剑名曰璇玑,乃上古名剑,用寒晶铁炼成。璇玑是七曜的两颗星,称天璇、天玑。”紫阳真人把天璇给江寒冰,把天玑给石慧。江寒冰和石慧都不敢收这么名贵的剑,紫阳真人笑了笑说:“比起你们保家卫国的艰辛,我这两把剑算什么,给你们做个见面礼。”
随后,张亢领着一众人焚香祭拜神灵。进入偏殿休憩,紫阳真人给他们讲了许多崆峒山的典故。品了香茗吃了斋饭后才下山。
从崆峒山回来后,金台一直在揣摩紫阳真人的剑法,一会比划招数,一会苦思冥想,直到张亢来叫他喝酒。
整个驿站最开心的还数丁汝君,开心得合不拢嘴,做了一大桌拿手好菜,还取出来几壶好酒,大家都准备着大快朵颐。
晚上,张亢写了一首《登崆峒》:
四面千峰起,中心一水通。
路穿云树密,势压玉关雄。
此地开慈日,当时拜顺风。
二乘由相别,二语与吾同。
遍诣耆阇岭,深疑睹史宮。
钟声遥度陇,刹影半沉空。
绝顶人难到,平川目未穷。
尘襟聊抖擞,一瞬出樊笼。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