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德避暑山庄第1/1段
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确定。它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内。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在承德市区北部,建造于清初康熙、乾隆时期,是清朝皇帝夏季避暑并从事朝政的离宫别苑。长达10公里的宫墙内,依热河泉等自然山水,仿北国江南名景,营造的康、乾御题胜景即达72处之多。山庄宫殿以古朴典雅之特点而有别于京、沈故宫。
遗产名称: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Mountain Resortand its Outlying Temples,Chengde
入选时间:1994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N40 59 12.984E117 56 17.988
遗产编号:703
遗产描述: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承德市中心,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指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即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以及依照西藏、蒙古新疆的藏传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寺庙,总面积564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20余组,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的营建费时89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赐名“避暑山庄”,并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避暑山庄”匾额。雍正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三十六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避暑山庄成为清朝皇帝的夏宫,并在宫外逐渐形成一个城市。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承德州(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1778年改承德府。
避暑山庄主要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
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i):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景观是中国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杰出范例,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遴选依据标准(iv):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在物质形态上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繁荣。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