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闻姓老者第2/2段
隔天,老者带着两人把村子里所有一一安葬好后,便带着两小孩离开,一路不见人影踪迹。
老者不知从何处找来了一辆驴车,让两小孩坐在板车上,自己倒骑在驴身上,也不管两小孩脸色消沉,兀自开口道:
“娃娃们,我们能够相遇乃是冥冥之中的定数,在去我草庐的路上,我便先传授你们一套吐纳心法。”
言毕,盍上双目,轻声吐露道:
“庄子曾言:呼嘘呼吸,吐故纳新。吐出体内之浊气,纳入所需之清气,此乃固元之本,天地万物皆需以气为生。”
老者声虽嘶哑,却如轻风拂面,令赵铭恩和常改图不禁闭上双眼,脑海中仍在回想老者刚才话语。
“人生之初,由自胞胎之内,以脐带为导受生母之气所养育,生母之气授自太空,太空之气授自太和,故初时口鼻虽不能呼吸,然任督两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乃至十月胎成形体,为从母体脱出而破胞胎,裂脐带,实则闭塞其窍使呼吸从口鼻而入咽喉,徘徊于中脘,此乃众人之息以喉也。从此太和之气不能入腹,而腹内所蓄之元气随时而变化,越久越少。因此吐纳法之核心乃是返璞归真,返本还原,回归婴孩胚胎之态,以根呼吸,固元于腹。【1】”
老者所言对于年岁不过十岁的赵铭恩来说有些晦涩难懂,但似乎经历了一场突变后开窍了许多,随着老者的谆谆教诲,赵铭恩与常改图两人静坐于板车上,双目半盍半睁,意识半梦半醒。
老者也不理会俩小孩是否听明白,自顾自接着讲道:
“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谓观丹田之气,双目全睁易滋杂念,双目全闭易睡昏迷,皆非蕴气之道。是故眼皮自然垂落微闭,映眼之物皆是模糊最为合适。”
此时的赵铭恩和常改图只觉一道生气由丹田发出,游走四肢百骸。只觉浑身舒泰,似空中浮云,似山涧溪水。
这让老者略感惊讶,不过半个时辰,这两小孩单凭吐纳心法就隐隐有窥破第一候之迹象。需知哪怕再是天赋异禀,需要通任督怎说也得半年光景。
修仙之道不止一道,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由妙应真人的《太清存神炼气诀》。先从五心开始修炼,修炼动脱之心,如野马奔驰;修炼平常之心,散思绪于尘;修炼清净之心,摄静于平常中;修炼专注之心,聚神于阳顶;修炼纯静之心,不为万物所动。
五心捻熟后,而入七境。
分别是养气纳破晓之境、筑基得露初之境、结丹闻阳升之境、蕴婴驭旭阳之境、炼神见日灼之境,融神归盛元之境、渡劫达至人之境、超然脱出则步天人之境。最后,造化通三界,道行游六合,穷极宇宙,生生不息,是为究竟。【2】
一光犹记,三花一聚。拨云见日,阳气初现。日照当中,云霞映变。心骛八极,神游万仞。
而今时之人,耽溺于爱恨痴海,奉腐朽烂臭为圭璋,行为颠倒,钻营取巧,名为得道,实则推己向潭渊而不自知,谬矣。就不知天赋如此妖孽的两个小孩,未来会是哪般成就了。
“果真是仙骨极佳啊。”老者轻叹道,再也不语,只是倒坐在驴上静静看着二人。
无论天资如何妖孽,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去消化,稳固基础,否则盈满则亏。老者想了想,这吐纳心法便先讲到这里。
日到当中,烈阳浇头,行在羊肠小道上的的三人不觉热浪袭身,似与此世隔绝一般。老者回首看了看前路,再看了看板车上的两小孩。
“到了。”
一声“到了。”犹如当头一棒让赵铭恩和常改图从朦胧意识中彻底清醒,两人入眼便见一座高山独立于前。
二人抬头望去,山势巍峨,怪石乱立,古树参天,也是一番奇景。
忽闻一声鹤唳,却见不远处有一白鹤立于山石之上,头顶仙毛,通体雪白,毛发干净不见杂乱。金睛铁喙,爪如铁钩,约莫九尺之高,在山石上剔毛梳羽。
“今后,你们便随老夫在这修行吧。”
至于再往后的事,那往后再说吧,非他一人能为了。【1】:糅杂了《抱朴子》一些话语;【2】:孙思邈《摄养枕中方》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