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篇 欧洲印象片段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德国印象

  德国总是一个令世界难以回避的严酷难题: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的思想机器拷问人类、拷打上帝时,它是那么伟大;当它的战争机器拷问上帝、拷打人类时,它又是那么疯狂——任何时候,世界都难以回避德国人或精神或肉体的暴虐。

  德国人是法律的民族,欧洲人中的犹太人。因此,任何欧洲国土都不如德国更适合失去祖国的犹太人居住,大多数犹太伟人都是德国犹太人。这至少是导致德国人掀起最狂热的排犹运动的部分原因,因为傲慢自负的德国民族不能接受犹太人成为本国的骄傲这一事实,不能接受犹太教授的“教导”,不能接受犹太富翁的“施舍”。

  客观地说,德国人是受到犹太人恩惠最多的欧洲民族;但任何人都不愿感激一个被自己鄙视的人,民族与民族之间同样如此。因此欧洲不同民族对犹太人的仇恨程度,差不多正与他们受犹太人恩惠的程度相等。德国人受犹太人的恩惠越多,他们就越仇恨犹太人——当你找不出堂皇的理由来仇视你的恩人的时候,你不过是暗中咬牙而已;而当你能够找到堂皇的理由(犹太人是出卖耶稣的犹大的同胞)来打击你的恩人时,你就会以比报复真正的仇人更大的狂热来恩将仇报。

  二、意大利印象

  意大利人与中国人极为相似,因为两个民族都有光荣的历史,曾做过各民族的教师;都有美丽的山川,是旅游者的天堂。两国在近代都没有保卫自己的手段。意大利在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入侵后,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都在长期的外国干涉、内战和起义中走向积弱和文化衰退,因此形成了相似的民族性格。

  意大利人有极重的家庭观念,对家庭的忠诚就是他们的爱国主义;而法律观念都极为淡薄,人人都希望他的同胞遵守法纪,自己却可以例外。意大利人也喜欢彬彬有礼、繁文缛节、礼花耀天、吵吵嚷嚷;也喜欢美味佳肴、酬宴宾客、多子多孙、几代同堂。他们的艺术也是高度装饰性的、精巧型的,把形式看得比实质更重要。他们也善于在苦难中哄自己高兴,懂得生活的艺术。

  意大利人善于创造生活中的“艺术真实”。各火车站的大钟都比标准时间快五分钟,免得乘客误车;但不明真情的外国人却往往在时间还够时就泄了气,结果真的误了车。相反,列车上的钟却慢五分钟,使已上车的乘客很高兴提前发车,更对别人误车幸灾乐祸;同时当列车晚点到达时,还以为是正点。

  当希特勒于1938年到意大利来检阅他的盟友的军事实力时,意大利全国参加了表演,把预定希特勒要经过的破旧街道用电影布景式的板纸遮蔽起来。希特勒在意大利检阅了无数的师团,他不知道这些师团就是那么几个,只是提前用车运到这里或那里罢了。由于希特勒错误的估计了意大利的实力,结果输掉了这场战争。意大利人不愧为世界上最大的反面军事天才,他们一举打败了两个大国——日本和德国。

  三、英国印象

  英国是大西洋中的小岛国,国土面积只有24、4万平方千米,比日本还少了许多,然而英国大名鼎鼎,世人无所不知,它对世界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因而,不能仅以国土面积的大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影响力。

  提起英国,人们总是有许多话要说。然而不管怎么说,总是不完全。还是让我引用一首诗来描绘英国吧!——

  “英国人幽默有余∕大腹便便有余∕做岛民有余∕英国人那时候造军舰有余∕留长鬓角扛毛瑟枪有余∕打印度人打中国人有余∕英国人草场有余∕海洋有余∕罗宾汉有余鲁宾逊有余∕英国人在泰晤士河里沉船有余∕海德公园铁栏有余∕催泪弹罢工有余∕列农的长发有余∕戴安娜公主的婚礼长裙有余∕英国人也就是行车靠左有余∕也就是伦敦浓雾有余∕也就是英国人有余有余有余。”

  这是诗人王寅眼里的《英国人》。这首诗是一幅杰出的漫画,充满不动声色的幽默。或许我要加以补充的就是:英国是一个岛国,岛民情结使它与日本人构成了一个极为有趣的文化对称:日本和英国像欧亚大陆的两只耳朵——总是消息灵通,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这两个岛国都有“岛民情节”——总是渴望突破岛屿的边缘,为了扩张,时不时地要发动战争。

  四、法国印象

  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法国都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国度。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诸如法国香水、法国时装、法国文学、法国拿破仑、法国戴高乐、法国巴黎、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足以见家的影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