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篇 崛起的中国应抓紧道意实力的重整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见,连欧洲人都非常崇拜中国的古代文明,作为中国人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中国要进行道意实力的重整,对人类文明模式作出重大调整,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政府倡导与时俱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为了保持与世界同步,不落后于世界。而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从中国传统文明中汲取智慧。离开了中国传统文明,中国道意实力的重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疑地,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西化”的东西太多,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需要及时调整的。东方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原本有自己的文明体系。1868年,日本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威逼下,被迫走上了“明治维新”的“****”的资本主义道路。对于日本的文明方式转变,中国只能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既不能盲目跟随西方国家,也不能走日本“****”的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应更多地注入中国文明的内涵。

  任何文明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延续了近两千年的中国封建文明,在世界上曾长期遥遥领先,但到了15世纪却遭到了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中国被逐渐强行纳入现代文明的行列。其实,中国历史文明体系自身有着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即是文明体系内部更新的社会运动形式。假如没有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灭亡以后,它会被中国的另一个朝代所更替,从而使中国传统文明体系能够继续延续下去。然而,地球是圆的,任何文明都不能孤立地存在,文明之间是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甚至是以战争后的形式激烈地演变的。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各式各样的文明,然而至今没有一种文明能像西方文明这样以顽强的形式向全世界扩散、繁衍、膨胀,强烈地冲击着其他的文明模式,如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美洲文明等。我们有必要对西方文明进行简单地盘点。

  从15世纪开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激烈竞争。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开风气之先,建立了强大辽阔的海外殖民帝国,从而也开创了西欧列强依仗先进技术和强大武力,弱肉强食统治全世界的格局。西方文明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不仅强行把许多国家纳入现代文明的行列,而且在广度和深度不知要把人类引向何方。如果说,15世纪以来传统大国的竞争比的是“谁走得更远”,走得越远的国家就越有可能成为世界大国,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20世纪以来的大国竞争看的是“谁发明得更新”,谁领衔更新的科技革命,谁就能领先世界,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那么,21世纪大国的激烈角逐,就在于“谁探得越深”,即谁要是能在“深空”、“深海”、“深蓝(信息安全)”上获得优势,谁就能成为下一轮的世界大国。当前,向太空、海洋和信息三大纵深的领域拓展,抢占大国的制高点,提升各自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一轮大国竞争的显著特点。

  可见,以理性著称的西方文明以其强烈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几百年来,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当今世界,不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地方是很少的。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是利用西方几百年积累的文明成果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快速走向富强的。当然,正像中国古代文明有其局限性一样,西方文明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西方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非常紧张,可持续发展成了全球性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的自然环境品质没有多大的退化,而最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就使自然环境迅速恶化。通观世界各国的古代文明,大都普遍地表现出本能地敬畏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人类宁可含辛茹苦,也不轻易打破自然的规律。安贫乐道、勤俭劳动、恪守信仰是古代人们的普遍生活状态。“人对自己的生命”是印度传统文化的特色。“人对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人对自然”是近代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它重视智力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在征服自然方面,西方文明远远地走在了其他文明的前面。西欧列强依仗先进技术和强大武力,既能征服自然,征服人类更不在话下。西方文明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复杂。自然是人类之根,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文明的发展应以“自然为本”,而不是以“人类为本”。文明应以自然为基础,为人类而服务。人类应在自然的适宜狭缝中生存,而不是肆无忌惮地改造自然。地球能够承受适度收缩的人类文明,却经不起人类文明的无限膨胀。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适度收缩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文明方式,而西方文明是一种无限膨胀的、很难持续发展的文明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潮流已经形成的今天,在信息化魔手将人类生存空间日益挤压并浓缩成一个“地球村”的模型时,当人类命运的晨昏线在高科技的乐园与蘑菇云联结着已空洞化了的臭氧层之间踯躅徘徊时,在知识的大爆炸与竞争既可以演变成人类文明最后的疯狂,也可能引领人类共同创建永恒的自由幸福天堂的时代,我们对西方文明、中国文明及其他文明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客观记载和一般化的评述了,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地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和至关重要的文化视角,以为人类看似浑沌和迷茫的未来寻找一座充满希望并永不熄灭的导航灯。我特别希望世界上所有正努力实现现代化强国理想的人们:在向西方世界学习时,不妨发出这样的追根究底之问:西方文明会不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陷阱呢?西方文化像不像是一株株枝繁叶茂、硕大无朋的美丽罂粟呢?西方文明像不像是一艘满载核武器的无舵巨轮、在显示其强大力量的同时又在无比恐怖地威胁着世界文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原野?西方文明会如施本格勒预言的那样沉沦吗?单一文明主导的世界很不安全,中国文明不应沉默,更不应该湮灭。凭借强大的物质实力,中国规范文明方式、重整道意实力的时代已经来临。基善的中国文明面对着基恶的西方文明,头脑应该保持清醒:西方文化不是灵丹妙药且无任何特权,更无所谓天生的优势。只有充分汲取各种文明的优点,人类文明才能健康而长久地发展下去。

  崛起的中国进行道意实力的重整,是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涉及许多价值标准的判定。一个文明体系的优秀程度不能仅以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来衡量。诚然科学技术水平与文明程。18世纪中叶,“中国热”在英国达到高潮。人们竞相以有中国图案风格的壁纸、青花瓷、刺绣、壁毯装饰房间,中国式园林也在英国盛极一时。莱布尼兹和歌德是诸多德意志学者中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莱布尼兹非常崇拜中国儒家的自然神论。他认为,中国“有着令人赞叹的道德,还有自然神论的哲学学说……”在莱布尼兹1714年发表的《单子论》中,充分吸收了中国哲学,尤其是宋儒理学的精华。眼见欧洲的道德沦丧,莱布尼兹向整个欧洲发出忠告:在我看来,我们目前已处于道德论落难以自拔之境。我甚至认为必须请中国派遣人员,前来教导我们关于自然神学的目的和实践,正如我们派遣教士去中国传授上帝启示的神学一样。”在莱布尼兹的倡导下,柏林、维也纳、圣彼得堡等地的科学院都将对中国的研究列入了研究课题。德国大文豪歌德在斯特拉斯堡读中学时曾通读拉丁文版的《四书》。歌德毕生读过大量介绍华夏文明的书籍和中国文化典籍,还曾师从汉学家克拉帕洛特学习汉字,被时人称为“魏玛的孔子”。歌德生活的德意志,诸侯林立,国家四分五裂,因此他赞赏积极入世、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的中国哲学。有学者发现,在歌德的不朽名著《浮士德》和《威廉·麦斯特》中,都隐约闪烁着中国文化的光芒。在《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歌德这样写道:“视我所窥,永是东方。”西方哲学家怀特海是二十世纪贯通科学、哲学与宗教的代表人物,他有开阔的视野,甚至说过:“我们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人生哲学知道得越多,就会越羡慕这个文化达到的高度……从历史的绵延与影响的广度看,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