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19.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学里翘课或者上课开小差,都很容易。因为高中是毛爷爷非常唾弃的阵地战,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座位,而大学的战法,是毛爷爷非常赞赏的运动战,极端时甚至一天需要换几个场子,这样一来,翘课就容易多了。



运动战有一个小瑕疵,就是增加了走错教室的概率。老夏有次上高数课走错了一个楼层,午觉一觉醒来,就骑虎难下地上了一堂法律课,还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闹了个笑话。



方自归知道了老夏走错教室的笑话,非常喜悦。这件事,让方自归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在大学里翘课的巨大潜力。因为,世界上的过程很多都是可逆的,如果一个不该出现在课堂上的人在课堂上出现了,最终毫发无损,那么,一个应该出现在课堂上的人而在课堂上不出现,绝对不可能遍体鳞伤。



但第一学期有一门课,同学们就没有特别认真,集体地拿出了“不求甚解”的求学态度,而方自归却在这门课的课堂上,听得相当仔细。这门课,就是曾经令大批反动派闻风丧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哲是必修课,并且这门课是四个班一起上的大课,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普遍的真理,也可见,这门课也很容易浑水摸鱼。然而,这门课的最后一堂课却没人开小差,因为,这堂课要画期末考试重点。



这堂课绝对是这门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很多同学甚至认为都可以完全没有龙,但绝对不能没有睛。就好像佛教说肉体不重要,重要的是灵魂。



考试重点画完了,同学们都有了魂。但此时,离下课还有二十分钟,课堂里一片沉默,有一些尴尬。



“这就是本次考试的全部重点。”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课堂上沉默了一会儿,方自归举起了手。



“这位同学有什么问题?”老师问。



方自归站了起来,说:“老师,我的问题是,到底是意识还是物质推动了历史?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生产力推动了历史,而不是社会意识。我对这个说法有些怀疑,想和您交流交流。”



“你怀疑什么呢?”



“老师,生产力推动历史我是承认的,可是我们再深入一下,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



“是实践推动生产力。”



课堂上,开始有同学窃窃私语。同学们普遍认为,方自归在画龙点睛的一课上讨论这种问题,脑子有问题。但方自归却侃侃而谈起来:“我完整表述一下我的观点吧。具体地说,是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力。这不是我说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小平同志说的。科技提升了生产力,那么再追溯一层,科技进步靠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教育和科学研究。而教育和研究虽然也要用到物质,比如教室和实验室,但它们本质上,不更是一种精神活动吗?所以我认为,是精神活动,即意识推动了历史,不是所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物质,推动了历史。”



老师一时无语,然后道:“这位同学的观点很新颖,但你的这个问题,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如果你在考试中说‘意识推动了历史’,肯定会被作为错误答案的。好了,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老师这么说,方自归以为,是自己的观点无法被驳倒。于是,方自归又问下一个问题:“刚才老师提到了‘实践’。而我们这门《马哲》课,‘实践’这个词在教材里确实随处可见,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马克思主义理论问世的时候,共产主义没在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实践过,怎么能宣称自己的理论是科学的呢?”



然后,老师和方自归就在这堂画龙点睛的课上,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直到下课铃响,讨论还没有结束。



方自归说到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提出三个“有利于”,老师就讲四项基本原则;方自归说到十四大后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机制,老师就讲公有制仍是立国基础;方自归说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老师就讲印度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发生过大饥荒……



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同学感到很不耐烦,因为这个讨论再进行下去,会严重影响午饭质量。工大食堂也是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配置优质资源的。特别是,大学生不需要应付高考,拖堂非常罕见,特别是拖堂的课又是这种不求甚解的课。



难能可贵的是,老师竟然不生气,但他也终于觉得疲于招架了,想起了三十六计中的上计,看了看表。



“哟,已经下课这么久了。”老师看着表说,“今天这位同学提出很多新奇观点,可惜没有时间一一讨论。下课!”



下课了,方自归遭到几位室友的一致批评。



丁丁说:“你怎么这么无聊啊?这会儿大排都卖完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