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逛游镇街第1/4段
~~~~~13 逛游镇街~~~~~
1967年9月3日清晨,我起得很早,我将大院清扫了一遍。回到房间,我感到实在太饿,就用水杯冲泡了两个酥馃解饥。我洗漱换洗完毕,肩跨背包,匆匆踏上去镇的路上。这段路我并不陌生,我已经过两次,可谓轻车熟路。只十几分钟的功夫,我就走上了杨柳大桥。
“哈喽!牟勉,你要去哪里?”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左边响起。
我回头一看,是马车夫兴文,我愉快地笑着说:“我要去镇上购物。”
“快上车,我们同路。”兴文大声嚷道。
兴文收了收缰绳,张嘴喊着:“吁——!”大板车的车速明显慢下来,我把住车帮跳了上去,车上一位黑人妇女递了一个蒲团让我坐下,我说“谢谢!”。
兴文扭头说:“这位是柳民海珍阿姨,她和梅伟淑艳都是杨柳村商店的售货员,我们这次驾车是去镇上的百货供销社总社进货。”
我赶紧向柳民海珍阿姨微笑、点头、致谢。我对兴文找话说:“怎么不到其他地方进货?”
“从杨柳村到荠菜镇比较近,更主要的是因为摩西岛对商品控制很严,村级商店必须从所在的镇供销社进货,这样容易对商品的流通进行严格管理。”兴文意味深长地说。
柳民海珍阿姨也张开雪白的牙齿说:“摩西岛对人口和商品的管理都非常严格。你刚来,或许还不知道。”
两轮马车没有颠簸,速度也很慢,我坐在玉米皮编织的蒲团上格外舒服,看着路旁林景,望着大河白沙,眼界很敞亮,我轻声问她:“海珍阿姨,车上拉的坛坛罐罐是装什么的?”
“这些坛坛罐罐可以装麦酱、虾酱、酱油、食醋、白酒、干鱼、煤油等。”海珍张开厚厚的嘴唇说。我看着皮肤黝黑的她足有50岁了,脸庞和额头都较饱满,短发尚不见白。
兴文坐在驾车的位置上,手里握着马鞭,两腿耷拉着,逍遥自在。正当我和海珍刚说完话的时候,我们听到他嘴里欢快地哼着:“从小长大离娘家,结婚落户进她家,劳动忙碌图个啥,消磨时间把种撒,嗨!把种撒!”我和海珍听了,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我看兴文心情很好,就助兴地说:“兴文,兄弟俩结婚落户到一个村,不多见啊!”兴文听后当即反驳说:“怎么不多见?目前已有四对兄弟在杨柳村结婚落户。”
说话聊天赶路,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我们已经到达荠山镇街道入口。我问兴文:“兴文,你们是否用我帮着装货?”
“牟勉,不用你帮忙了!你连个家也没有,你一个人好好地逛逛,潇洒一回吧!镇上什么都有!”兴文摆摆手,果断地说。
我一听,兴奋地跳下了马车。看着兴文赶着马车掉头西转进入百货供销社,我径直沿着百货供销社与农贸市场之间的中街,向北走去。我向东一瞥,农贸市场赶集的日子确实人多,行人、人力三轮车、自行车、独轮小木车、两轮马车、挑担子的人、头上顶物的人,统统忙碌起来,毕竟一个月只有这么四个星期天,买卖双方都迫不及待啊!这让我不禁想出一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走在镇府中街,就像走在杨柳大院一样,砖铺的路面非常整洁,路旁的垂柳婀娜依依。我在镇府中街走了两个来回,对两侧的建筑物有所了解。我又折向镇府西街和镇府东街,逛了几个来回,对较重要的和较大的建筑物留下了印象,比如西街西侧从南到北的建筑物有:镇政府大院、镇中学、基督教堂、镇小学、柳致秀家园;中街西侧从南到北的建筑物有:槐花香家园、粮油供应站、艾兰香浣馆、镇医院、百货供销社;东街西侧从南到北的建筑物有:梧桐青家园、莫泰尼宾馆、天照神社、银行/邮政局、农贸市场;东街东侧从南到北的建筑物有:杨叶翠家园、照相馆、服装店、兽医站、农用物资站。
走到较北面的时候,出现大片红瓦住房建筑,而且每一片住房都标有名称,诸如:柳致秀家园、槐花香家园、梧桐青家园、杨叶翠家园,仅瞧瞧这些不俗的名称,就勾起我的兴趣。就以柳致秀家园为例,它南北共有十排,每排有十户,户与户东西连在一起,一户一个街门,每户有五间瓦房,每户只有一个南院落;家园胡同比较开阔,足有四五米宽,胡同中间栽着垂柳。我想,这些家园应是公务员的住房吧,体育教师兰柏吉恩不知住在哪个家园。
我看到紧挨着梧桐青家园一溜瓦房的西墙根有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垃圾回收棚,灰瓦搭建的棚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