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之三十七 《创作苦与出书难》第1/1段
自2000年1月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墙》出版以来,我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是用纸和笔写作,后学会了在电脑上打字和用汉王笔手写板在屏幕上书写,将近十三年下来,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大冲动》三易其稿,终于完工。
我始终认为,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作者,用自己手中的笔,通过对社会场景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把时代的变迁记录下来,是他的责任和担当。《墙》描写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上半叶改革开放初期生活在东南沿海一个小镇上的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变革的种种表现,反映了时代大潮下人们要冲出“墙”去的强烈心态。《大冲动》虽是另起炉灶的作品,仍以东南沿海另一个小镇为背景,延续九十年、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直至一零年代前叶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演绎出的有声有色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展示出了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内心产生的一波又一波不止歇的“冲动”。《大冲动》的创作是断断续续的,期间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出来,作为这种变化的见证者,我努力用笔把它描绘下来。一个保留着千年传统特色的古老而又焕发着生机的小镇,生活在小镇上的数个家庭、数十个人物,他们的恩恩怨怨,爱爱恨恨,他们的嘻笑怒骂,喜乐伤悲,他们的嫉妒猜疑,盘算使计……我力求通过对流穿小镇的喇叭河两岸河阳街、河阴街上众多人物的生活及其内心活动的描摹,在读者跟前展开一轴当代的“清明上河图”。然而,要在书中生动地展示当今的生活并非易事,“眼高手低”,创作这玩艺儿看似容易做起来又苦又难。书中的故事、人物、场景、事件发展脉络从模糊到清晰,那可真是一个化蛹为蝶的极其痛苦的过程。还有那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景物的描绘,环境的安排,场面的设置,氛围的烘托,脉络的梳理,情节的推进……无不在考验着一个作者的生活功底,文字功力与谋篇布局的功夫。深陷创作的乱麻与泥淖中的我深切地感受到拥有想象力与观察力对一位写作者是何其地重要,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不能成为一名作家,没有观察力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创作中最痛苦的阶段不在行文而在构思,那种痛苦非亲身经历者不能体味,处于那种状态下的作者外表上看似平平静静,其内心则掀起过九千里狂澜,其心灵则经历了炼狱般的煎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长篇小说写下来,不扒掉写作者的一层皮,不榨干写作者的半条身子,那才怪哩。这就是创作的苦,苦是苦,还是有人愿意吃这个苦,愿意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这,就是文学创作的诱人的魅力。
写于2013年12月下旬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