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之三十九 《**叔叔,你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参了军,当上了运输兵。即便是出差在外,他也是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例如,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买车票;领着陌生老人走数十里路寻找亲人;每逢过年过节带领战士帮着附近忙碌的瓢儿屯车站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开水;把平时节约下来的200元钱(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分别支援FS市WH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等等。又例如,他开军车,路上有乡亲要搭军车,按照部队规矩,不能搭军车,空车也不能搭,但当时老百姓穷,几十里山路不好走,有空车开过来,往车厢上站一下,一会儿就到了,多方便。可**没有不理不睬,即使不让搭,他也会停车跳下来,摸出一些小钱递给想搭车的大爷,并讲明道理,说军车尽管空着,但部队有规定,而且站在车后厢也不安全,前面有个长途汽车站,拿这个钱去买车票吧。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对人民大众的最自然的同情。

  **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喜欢写作,1958年3月16日<<望城报>>发表他写的第一篇文章<<我学会了开拖拉机>>,**还创作了多篇文学作品,如1958年写的小说<<茵茵>>、<<小说短章>>、<<一个孤儿>>,1958年至1962年写的<<南来的燕子啊>>、<<台湾>>、<<参加市人代会有感>>等30首诗作,1958年至1961年写的9篇散文。**最重要的作品是<<**日记>>,写于1958年至1962年这5年间计330余篇,,他把对写作的热爱体现在记日记上,在部队里他工作紧张又忙碌,但每天再忙再累,他都忘不了挤出一点时间写日记,锲而不舍,数年如一日坚持写下来,直到他因公牺牲为止。他善于用恰当的语句来抒发自己的胸臆,且处处又充满哲理,如“革命的螺丝钉精神”,“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热情,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等等。<<**日记>>是**对真善美追求的记录,是他美好的心灵的真实的坦露和崇高的集体主义思想的真诚的表白,在今天,我们读来还感到那么温暖,那么亲切,那么感动。他写的日记,他的作为,没有一丝恶念,他的父母在旧社会被当地的富人逼迫致死,他也曾表示一定要报仇,可最后他把所有的仇恨,转变为了对国家的感恩,转化为对人民大众的善行。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的标杆,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境界。我们的内心深处,应该持有一份像**那样的与人为善的心态。我们应该经常想到不光自己还有更多的人的艰难困苦,想着我怎么能使我们这个可爱的集体、可爱的民族有一种更好的发展,从而做到能够比较科学地把自己的发展放在大集体的发展当中。如果说一个民族,各个人都相当的自私自利,眼睛基本上都只盯着自己的钱包,盯着自己眼下的一小块利益,不惜为此打得不亦乐乎;甚至有人为了自己活得好,诅咒对方必须去死;为了自己发财,恨不得别人破产衰败,这种想法,绝对不是一个民族的健康的生存状态。

  **在那个年代确是大公无私的。我们现在还要强调大公无私吗?当然要强调。**当兵时一个月只有几元钱的津贴费,但他舍不得花,他把以前工作时挣的钱和这些津贴费存在储蓄所里,需要的时候他把钱取出来,支援战友,支援灾区,支援一切应该支援的地方。当然,**也给自己买过二、三件好东西,皮夹克、料子裤、手表,他也向往美好的生活,但他更多的是时时处处想着他周围的同志,想着他的工厂,想着他的部队,想着他部队以外的社会各界人民,他内心当中,就有这么一种关爱。

  再回到开头那则小故事,那些热心肠的青年志愿者告诉我们,**叔叔时时刻刻就在我们的身边。

  长篇小说<<**>>的作者黄亚洲说过“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是啊,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长久地住着一个**,他时时告诫我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不能有一丝恶念,要待人为善,他人有困谁要尽力帮助……

  只要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了,人跟人之间更加坦诚相待了,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昌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美满。

  让**精神永远烛照我们前行。

  写于2018年5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