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之四十三 《林觉民,舍小家为大家,字字泣血“与妻书”》第2/2段
书信中慷慨激昂的正气,除了得益于烈士对天下博大的爱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外,还得益于对妻子的绵绵深情。书信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陈述祖国、人民的义理时,并不回避儿女私情,也不掩藏与亲人永别时流出的眼泪;而述说夫妻情怀时,用革命者的豪情激发妻子对天下人和祖国命运的关切。这样,既抒情,又说理,情愈浓,理就愈深。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眷恋之情那样诚挚,才使他忍心舍妻赴义的“理”具有了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精诚之至的特色语言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普希金也说过:“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于你的内心,你就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与妻书》中的语言都是剖肝沥胆的话语,是从烈士肺腑汹涌而出的,所以它的语言情意真切,扣人心弦,读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林觉民烈士平素就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写过《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文章,他钻研语言文学,出版有多种译著,深厚的语言功底是这封书信语言成功的又一原因。这封书信语言浅近平易,使用了杂有白话成份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巳成为阴间一鬼”、“泪珠与笔墨齐下”、“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等,都同白话很接近;书信中运用反复,不断抒情言志,创设了书信感人的语言氛围。信中结构相仿的语句出现了多次。如,“吾至爱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又如,“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反复出现的语句使情感表达愈益深入;书信中选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司马青衫”等,融入通俗的语言之中,没有冗赘艰深的毛病;书信中多次化用《老子》、《孟子》的语意,如同己出;书信中还严格沿用旧书信的格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与妻书》文字流畅、平易浅近、感情浓烈、委婉曲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可见其笔力之深厚。
《与妻书》表现革命者林觉民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眷恋深情,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革命观。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思绪澎湃,委婉曲折地叙写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表现了一位民主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文章紧紧围绕“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这一矛盾复杂的感情,写得缠绵悱恻而又豪情满怀,是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之歌。
林觉民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牺牲,革命志士前仆后继的斗争,使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盘据中国大地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同学们,当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在安宁的环境中学习、工作时,也许你会感觉,这一切都很平常呀。是很平常,但这种平常中又包含着幸福。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林觉民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牺牲换来的。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就是盼望着旧中国早日走出黑暗,“为天下谋幸福”,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他们的后代今天正生活在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读《与妻书》,就是要学习林觉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即使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也会有自然灾害发生,也会有突发事件发生,这就需要我们舍小家为大家,需要我们有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当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当伸出援手,让乐于助人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物质财富大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学习革命先烈那种一心为祖国,为人民的精神,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那些牺牲的革命前辈,才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写于2018年5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