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之四十五 《八子参军,壮烈捐躯,只为后人过上好日子》第1/2段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讲八子参军的故事。一家八个儿子全都当了红军,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要知道,革命战争年代比不得和平时期,当兵要打仗,要牺牲,后来,八个儿子全都战死在反“围剿”斗争的战场上,为革命事业壮烈捐躯,何等的慷慨悲壮。这又是何其的不容易。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为什么又舍得让八个儿子全都当红军呢,让我们走进赣南革命苏区杨荣显一家。
2011年1月16日至30日,由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29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最后一集:瑞金沙洲坝一位老人8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自己临终前想见儿子一面,可儿子们却全部阵亡了。于是***带着儿子毛毛去给老人送终,说自己是老人的“儿子”,要毛毛叫老人“爷爷”……这一情节将全剧推向了高潮。这部展现***、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中央苏区、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一段历史的大剧,感动了亿万观众。随着大剧落幕,许多观众追问,瑞金“八子参军”是否确有其事?***的“瑞金父亲”是否确有其人?
瑞金是闻名中外的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反对国民党蒋介石恐怖统治的内战时期,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八子参军”就是当年中央苏区扩红参军的真实典型。杨荣显夫妇当年是江西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农民,在五次反“围剿”期间,将8个儿子全部送上了前线,后来都牺牲在反“围剿”战场。
《红色摇篮》最后一集讲述的故事,就是这“八子参军”上前线的感人事迹。
故事说八个男儿在惨烈的硝烟弥漫战场上毫不畏惧,最后英勇牺牲,舍生取义。号手、旗手、投弹手、狙击手,每个男儿都在用尽全力扮演自己“匹夫有责”的角色。在保卫苏区即“大家”的同时,他们心里无时不刻不在想着自己的家乡,想着年迈的父母,想着温柔贤惠的妻子和素未谋面的孩子。只不过,他们知道自己肩上挑着的担子,也只有把担子真正放下之后,才会有纯粹的天伦之乐。然而,他们不曾想到的是,家里的父母在他们走后身体每况愈下,如今,奄奄一息的父亲正企盼着能够见上儿子最后一面,至少一个也罢。可是,这已经是不可能了。
当年红军到达瑞金之后,当时的党政军机关都驻扎在沙洲坝,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情非常高涨,因为那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革命胜利果实,是我们自己的队伍,所以非常踊跃参军参战,扩红这项工作在这里做得非常好。第一次反“围剿”期间,红军第一次扩红,杨荣显老人的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参加红军,不幸的是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当中都牺牲了,这个噩耗传回来以后,杨荣显老人很悲伤,作为父亲来说,他把这种悲痛化为力量,叫自己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四兄弟主动找到红军的队伍,把四个儿子又送到了红军队伍里面,送上了战场。后来在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过程中,这四兄弟在战场上也先后牺牲了。
杨荣显老人真的非常伟大,六个儿子全部牺牲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又把老七、老八送到了红军队伍里面去。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过程中,这个事情被部队里的领导传到了中革军委,中革军委的领导指示一定要保住这两个小儿子,一定少一个也罢。可是,这已经是不可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