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之五十四 《深明大义的一生》第2/2段
不当刽子手
1928年6月,福建新编省防军成立,陈国辉任第一独立团团长,林启东任团副。陈率所属精锐部队赴龙岩、永定等地围攻工农革命武装。这时以邓子恢、郭滴人领导的后田农民武装暴动,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并成立了以陈锦辉为队长的后田游击队。10月,龙岩工农革命武装游击队乘龙岩守军很少的情况下,围攻龙岩城,最终还是因为火力不足,旋即撤离。陈国辉在外地闻讯后火速赶回龙岩,大肆搜捕革命群众数十人。为掩人耳目,陈派林启东审讯。林启东当时留守龙岩城,他知道游击队已撤离,群众是无辜的,搪塞应付,未得确供后借故离职去厦门,未造成亲手杀害被捕的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在当时你死我活残酷斗争的环境里,林启东未采用手里占有武装力量的优势,来执行所授于的权力,去作沾满鲜血的刽子手,而采取回避的方式去应对,这种思想境界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1929年,红四军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第三次攻下了龙岩城,消灭了国民党FJ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
不参与内战
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启东意识到,蒋介石一定会发动内战。他曾对乡人说,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打仗要牺牲许多将士,要损害许多家庭,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他不愿意替蒋介石卖命。
1946年,他最终选择退役,解甲归田,照顾子女。相传1947年他的保定军校同期同学白崇禧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时,请他出山,被他婉拒。他不介入内战这一明智之举,给他留下一生清白。
不避去台湾
1946年7月,林启东从军队退役后,休职于外地。他有两个子女,经辗转先后去了台湾,他的妻子于1945年去世。他孤身一人,按人之常情,他完全可以去台湾。一来可以与儿女团聚,颐养天年;二来欲想谋职务,他在国民党军政关系中还有一批同学、知友、旧部可以投靠。1947年秋,时任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专程从重庆来福建,拟招幕一批昔日同僚去台湾,包括林启东,但林启东婉言谢绝,选择不去台湾。
参加政协工作
1956年6月,林启东以无党派社会知名人士的身份,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清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后来,他连续当选四届福清县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他虽然已年过花甲,但热情地投入政协工作中去。按当时分工,他为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成员,负责搜集、研究、撰写文史工作。1962年他被FJ省政协文史委员会聘请为参议、特约撰稿员等。
林启东撰写文史资料涉猎面很广,有福建民军史、历史典故、奇闻轶事、民间传说、地方风俗、吟诗作赋、诗歌对唱等30多万字,现仅存数万字。
林启东还参加福清县侨联工作,被聘请为福清县华侨家乡建没委员会理事,他以个人名义和社会影响,争取海外侨胞捐资建没虞阳中学、虞阳医院等,为渔溪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出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林启东先生于1964年12月病逝。
以上给同学们讲逑了革命志士林启东先生的故事。也许同学们不了解,百年前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欺侮,整个国家四分五裂,惨遭军阀内战的蹂躏,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有识之士挺身而出,站在了救民救国的最前列,林启东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忧国忧民,投身军校学习,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在今天看来,投身革命,参加战斗也许很容易,但在当时要冒很大的风险,尤其是生命的危险,在各次战斗中,他的多少战友倒在了枪林弹雨中,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能做到吗?他不跟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暗中保护红军游击队战士,没有很大的勇气,能做到吗?他不参与内战,毅然解甲归田回到家乡,没有很大的勇气,能俄到吗?他不接受高官厚禄,不避去台湾,坚持留在了家乡,没有很大的勇气,能做到吗?解放后,尽管他一时受到审查和不公正对待,却无怨无悔,襟怀坦荡,没有很大的勇气,能做到吗?结束不公正对待后,他全身心投入政协工作和撰写文史资料的工作中去,没有宽阔的襟怀,能做到吗?这些,都来自于他对祖国深切的爱,对家乡深切的爱,对人民群众深切的爱。他戎马半生,忧国忧民,盼望着我们国家不受外敌侵略,我们的人民早日摔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我们的祖国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的祖国正日益走向繁荣昌盛,生活在美好环境中的我们更应该记住我们的革命先辈,记住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同学们,我们只有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注:本文参考林民湛先生编著的《道南斋丛书》之一和〈〈福清侨乡报》2014年5月20日第四版林民镒先生的文章〈〈辛亥革命志士、抗日将领林启东》。
写于2014年6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