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代情书(1)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小刘同志,这是很珍贵的历史文件,我建议你复印后,你保留复印件,原件上交给有关部门,不要自己保存,给更多的研究历史的同志,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我点头表示同意。

  田老师开始讲解:

  “你看这一封,刘博明也就是你朋友的父亲,在这封信中提到了,他明天要去见斯大林,汇报中国国内的革命情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

  还有这些信,提到了以下的同志,在莫斯科的情况,他们生活得非常艰难,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对自己的爱人说的,所以,更且有真实性,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当时革命者真实的生活状况。”

  接下来的话题,我引向了刘老。

  我说还是说说我的朋友刘寅生与前苏联女朋友的事,这事更吸引我。

  田老师说:

  从他们的通信中,大多数是谈学习,他们相爱得非常不容易,好像不被当时的组织许可,我指的是中方与苏方,双方组织都不赞同。

  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信中大部分,都是你的朋友要求女朋友帮助他解决拉下的功课,似乎他的成绩很差,心中很着急,而女朋友则鼓励他,教他用两本一样的课堂笔记本,抄下来后,再带出教室,似乎他们的课堂,不允许把笔记本带出教室,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

  “这样她就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教他,他们不是一个专业。”

  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我问田老师,那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不让学生把课本与课堂笔记本都带到宿舍里呢,也太苛严了。

  “我真想离开这儿转到莫斯科大学去,学习我喜欢的历史课程,而工课,对于我这样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孩子来说,真是太难了。”

  田老师指着信中只有一处谈到了大学,但显然不是他们所在的大学,信上没有提到他在那里学习。

  田老师突然想起来,说等等,我这里有本书,可能有用。

  他说书房中有一本欧美同学会编的画册,只要是出去国留过学的著名人物,都能找到。

  老师进屋后,赫本紧张地问我:

  “是不是我还要学习收藏信的常识?”

  她以为我真的是在搞收藏。

  我说不用,虽然说我是负责杂项的,但只要学好一项,就可以安身立世了,收藏这批信,实在是受朋友之托,老师不是说了吗,让我复印完后,就上交给有关部门,这才是重点。

  田老师捧着一本极重的画册出来,画册封面色彩是故宫墙的色彩,红得庄重,大气。

  画册名叫《学子之路》,副标题是新中国留苏学生奋斗足迹。

  这是一本中共早期留苏学生风采的画册,他打开第一页,指着一位伟人说,你看,这是1957年11月17日,伟人在莫斯科大学,那段著名的演讲: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正是在这里发表的,你看这里面有没有你的朋友?

  青年们围着领袖,激动地高举着双臂拍手,因为激动而脸都变了型,认不出来他们谁是谁。

  如果刘原不领着我去灵堂,我没有看见过他年青时的照片,我会认不出来,但是,我看见了就不会忘记。

  我一页一页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一页:

  1948年秋,派往苏联学习的21名留学生在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门口合影,后排左起第一人,正是他。

  书中提到的他们正在学校学习的这所学校,是前苏联最著名的一所工科大学。

  田老师补充:相当于咱们的清华大学。

常不容易,好像不被当时的组织许可,我指的是中方与苏方,双方组织都不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