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取所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关东的达官贵人、僧人寺院以请到冯道作客为荣。

  人格魅力也是谈判桌上的一道筹码。

  这无形给了源经基更大的压力。

  屈服是迟早的。

  用李晔的话来说,大唐能让他们在关东安身,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真以为大唐将士不能翻过关东山脉吗?

  最终,源经基扛不住了。

  因为关东的豪强领主们,在与冯道的觥筹交错中,逐渐表露出一种干脆彻底融入大唐的倾向。

  站在倭人的立场上,这是最好的选择。

  站在这些豪强领主的立场上,也是最好的选择。

  融入大唐,他们还是关东地面上的豪强领主,甚至还会得到大唐的册封。

  而源经基的满腔大志就付之东流了。

  大唐的选择太多了,甚至可以再扶植其他人。

  源经基不寒而栗。

  他身体里毕竟流淌着桓武倭王的血液,也有自己的私心。

  权衡利弊之后,源经基终于妥协了,做出极大的让步。

  可以作出战争赔偿,但每年一百万太多,关东也拿不出来,最多每年十万缗,以陆奥沙金、伊豆珊瑚交易。

  每年向大唐输送两万青壮,不限于倭人,虾夷人、渤海人皆可。

  同时青壮赴唐三年后,必须回到关东。

  关东的具体情况,这一个多月以来,冯道已经摸清楚了。

  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不过在人力上犹有富足。

  谈到最后,将每年输出的劳力改为两万五千人,五年后归国。

  双方都各退了一步。

  五年两万五千人,也就是十二万五千人。

  关东之地的倭人差不多一百五十万左右,若是算上西面的尾张、三河、远江、甲斐等国,北面的上野、下野、陆奥、出羽等地,名义上源经基辖内的人口差不多两百多万。

  还在承受的范围之内。

  而关东地区涌入了大量的战争难民,衣食无着,正好可以甩出一部分的包袱。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没有谈不成的买卖,只有谈不拢的价钱。

  大唐的册封对源经基太重要了。

  早在汉光武帝时代,倭国就被大唐册封,刻金印“汉倭奴国王”。

  后中原率经战乱,这种宗藩关系才逐渐淡化。

  千年以来,倭土一直受到中土文化的滋养。

  特别是大唐,简直是倾囊相授。

  现在,倭人只不过回到它历史中该有的地位上去而已。

  各种条款谈拢,并书面化之后。

  冯道才拿出大唐的册封诏令,封源经基为顺义王,辖关东之地,为大唐属国。

  至此,源经基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是倭王,但有了大唐的册封,他就是倭人中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而倭人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双方各取所需。

  谈判之后的冯道换了另一张面孔,宽厚仁和,迅速与源经基结下私谊。

  回国时,二人都依照传统,作诗留念对方。

  关东的达官贵人们纷纷垂泪作别。

  他们似乎根本没有国破家亡的伤痛。

  冯道心中不禁啧啧称奇。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