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灭黄巾者为王第2/3段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汉帝发怒,殿内一众文武大臣大气都不敢喘,只知道趴在地上哀嚎。
“拖下去,拖下去!”
呼啦啦,守候在殿外的侍卫好似早有预料,第一时间便上前,将跪伏在地的张宣等人拖了出去。
等到哀嚎声远,汉帝胸中怒气消了大半,一直侍候在侧的张让不由上前道:“陛下,气大伤身,为了一个李子民,不值得!”
“李屠夫脑生反骨人尽皆知,此番其与黄巾逆匪狼狈为奸,确实有些棘手!”
“不过以贼匪内斗争权的龌龊秉性,想来要不了多久便会反目成仇,陛下只需稳住目前形势,不让其彻底倒向黄巾,待大军下灭了黄巾,区区李屠夫反掌.......”
当初李唐离开洛阳,张让也是在其中出了力的,而后来唐军更是在北上之时将带不走的财物,悉数散给各地世家以及张让这些太监用以拉近交情。
虽然收了李屠夫不菲的财物,但是张让却没有丝毫为其说话的意思。
作为皇帝的宠臣,张让知道自己的一切来自哪里,也知道自己的屁股与脑袋到底该站在何方。
所以此刻汉帝发怒,他便毫不犹豫的出言,将李屠夫骂了个狗血淋头。
其实相对目中无人,连画饼都舍不得给的黄巾,朝廷这次出使并州可谓是诚意十足了。
奈何有些事,不是有诚意就能行得通的,任你诚意在高,也敌不过人心的复杂。
唐军竟然放弃前嫌,给黄巾提供战马武备,这些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对此朝廷现在也没有什么反制的措施,只能装作没看见的同时,继续行安抚事宜。
“不行,大汉不能亡于朕手!”
张让的安慰,并没有让汉帝的心情有所好转,相反经历了李屠夫一事之后,他已经意识到,光靠朝廷目前的力量是很难破局!
想到这里,刘宏不由望向一众文武大臣:“朕欲召张掖、度辽、西域等地驻军入关剿匪,诸位以为如何!”
“这,全凭陛下做主!”
“全凭陛下做主.....”
眼见皇帝正在气头上,这时哪里有人敢于反驳,只有司徒袁逢一直给身边的官员使眼色,不过这些官员也已经学精了,任由其如何怂恿,全部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前御史等人的下场,可没隔多远呢,这时候想要让他们当出头鸟,还真有点难度,袁逢也不由叹了口气。
朝廷边军与地方武装不同,比如西凉并州幽州这些地处边塞的驻军,就属于边军和地方武备。
除此之外,还有不受刺史州牧辖制的边营,度辽大营,张掖的长城兵团和西域长史府军,这些与曾经的中央军一样,是由朝廷和边地直属管理。
这些边军大营的兵力不是很多,大多在八千至一万五千人不等,虽然人数不多,但绝对属于朝廷精锐中的精锐。
就像当初皇甫嵩所率领的中央军一样,都是以一当十的锐士,凭借三万的多人的中央军硬是干翻了波才的四十万大军。
即使后来平原决战时,被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黄巾军围攻,仍然以劣势的兵力杀伤了豫州黄巾十几万人。
要知道当初李唐手中的兵力,可是对方的七八倍由此见其强。
只不过这些边军常年在外戊边,提防塞外胡虏入寇,若是此时将其吊入关内,必定导致本就兵力空虚边疆无力可守,到时候胡虏侵入局面可能会更加糟糕。
甚至会将大汉几百年来,卫边的成果全然葬送,在此上演百年和亲纳贡的屈辱。
相对于边疆不宁,汉帝更怕的是江山社稷亡于己手天下改性,那样他九泉之下也无言面见列祖列宗。
在见到殿中文武没有反对,他心中失望的同时,又有些庆幸。
失望的是,没能借此机会清理一批老鼠,庆幸的是,已经没有多少人敢于挑衅他的权威了。
既然没有人唱反调,刘宏也不再犹豫,直接下旨道:“反贼猖獗,洛阳危机,召辽东公孙度、张掖赵评、西域张晏率边军入关剿匪,即日起行不得有误!”
“另昭告天下,各勤王大军,灭黄巾者赏候封王.....”
“陛下不可!”
未等汉帝说完,便有人不顾杀头风险跳了出来:“陛下,国朝祖训言,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难聋作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