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考古纪纪录片番外(四)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主室遗骨的dna检测结果出来后,小寒村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到这里,考古工作者有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墓室出土的随葬品,大都带有“魏武帝”字样的名牌;随葬品中的玻璃杯、车带钩、戈虎大刀等文物在史料中得到了映证;墓主人的棺椁中发现了“曹操印”、“曹太尉印”、“魏上皇玉印”、“孟德”等标志身份的私印;而遗骨的dna检测也证明了墓主是一位曹魏王室的男性。

  经过了长达六个月的艰难工作,考古工作者们终于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安阳县小寒村的魏初古墓,就是被寻找了上百年的魏武帝陵。

  质疑声逐渐销声匿迹,崔教授和同事们也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然而,这仅仅只是双子陵考古工作的开始,因为让全国人民想入非非的文帝墓,依旧隐藏在地面之下。

  它是与武帝墓连接在一起,还是有着独立的入口?神秘的被封起来的右侧室,会通往那位思想巨人的长眠之所吗?

  “我们的想法是不会。”崔教授笑着说,“因为东汉和魏初讲究‘贵人不同穴’,身份尊贵的人是不会埋在同一个墓里的。曹操和曹生这两个人是兄弟,功绩并称,下葬的时候都封了皇帝。曹生原本不是,死的时候叫做魏北王,是魏宣帝非要封的,封他二叔也做皇帝。那宣帝既然这么做了,又不是造不起两个墓,何必让他爸爸和二叔挤在一起呢?

  “所以我们一开始推测啊,右边应该也是一个放陪葬品的侧室,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大家比较希望的呢,是书籍和壁画。那样就可以填补很多空白了,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

  然而主室右侧的通道打开之后,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原本以为是一间放有随葬品的狭窄侧室,结果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却是另一间宽敞的停放石棺的主墓室。墓顶高5.5米,四角攒尖顶,地面也铺青石,只是石块成长方形,没有曹操的墓室里那么大。

  “这就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合葬墓的认知。以前认为,这种多墓室里葬多个人的墓葬,要到魏朝中晚期才出现。现在,这个时间得提前,提前整整四百年。”

  那么,这座新发现的石棺,会不会就是魏文帝的棺椁呢。一时间,连原本坚定的老教授们都动摇了自己原先的判断,但很快,石棺就告诉了他们答案。

  魏武帝陵中第一篇超过一百字的完整文字记录,就刻在右墓室石棺的棺盖上。漂亮的字体已经带上了一些草书的痕迹,代表着纸张普及后,书法的形式将面临重大的转变。这段刻在棺盖上的文字,翻译过来后是这样的:

  “棺里埋的是我正妻丁成姬,也是我舅舅的嫡长女。我平时叫她姐姐,对她很尊敬。她的孩子没有活下来,我怕她一个人在外面会被孤魂野鬼欺负,所以把她跟我葬在一起。如果有阴间的使者来接人,不要因为她跟我在一个墓穴里就轻慢她;如果有妖魔鬼怪,趁早滚远点,老子的刀不是吃素的。——曹操”

  这段震慑亡魂的话,不光让我们对魏武帝的家庭关系、情感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帮我们快速确定了2号主墓室的墓主身份——魏武帝丁皇后,并不是魏文帝。

  丁皇后拥有一间小小的耳室,里面随葬一些化妆品、衣服、首饰和纺织工具,但整体来说比武帝还要简朴一些。

  丁皇后的墓室再往右,有一个圆顶的侧室,里面出现了第三具棺椁。但显然,这么偏僻的位置不属于魏文帝曹生。棺椁侧面的文字告诉我们,这是魏宣帝生母刘氏的骨骸。

  刘氏早亡,坟冢湮没于兵乱,一直到宣帝登基的第三年,天下皆定,才找回了生母的骨骸——只剩下了头骨、脊柱,大腿等主要骨骼,小骨头大都腐朽找不到了。宣帝曹昂担心生母魂魄不全,便将她随葬在武帝陵中,希望曹操和丁皇后的贵气能够照拂生母的亡魂。

  随着丁皇后和刘氏的棺椁被移送省博物馆,魏武帝陵的发掘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可神秘的文帝墓依旧不见踪影。

  以东南大学骆京文教授为首的一批专家认为,文帝墓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开口和独立的墓道,且在和武p;这段震慑亡魂的话,不光让我们对魏武帝的家庭关系、情感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帮我们快速确定了2号主墓室的墓主身份——魏武帝丁皇后,并不是魏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