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苏联的状态(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就带来另一个严重问题:苏联即使要达到美坚利一半的国民收入,必须要消耗几倍于美国的资源,更要消耗比美国多一倍的人力。可苏联并非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当时苏联每年新开工的工厂有200---300家,需工75万人,可新增劳动人口才66万,更不要说光1981年一年,苏联就有150万人退休,也不要说苏联军队就长年占用着500万青年小伙子。

  国家不得不多方动员老工人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他余生的光和热。并且,苏联本就稀缺的劳动力,还被严重的酗酒恶习祸害着。

  苏联有个报告,说每当星期一的早晨,就有约40%的人出门前就已喝个烂醉,然后带着满身酒气去单位工作,每年三分之二的生产事故是由这帮醉汉造成。所以,刚刚跨入1980年,苏共中央就已经绷不住面子,开始公开叫阵倭寇国,动员它把先进的设备和科学技术卖给自己。

  毕竟苏联有地方捏到倭寇国的蛋:南千岛群岛海域,是大批倭寇国渔船捕捞的圣地。而倭寇国人能捕到多少,会不会被执法,就得看苏联人的心情了。

  然而,比起倭寇国的小命都攥在美坚利手里来,苏联指望从倭寇国搞技术那真是病急乱投医。即使后来发生了“东芝机床”事件,也只是个例,而且时间也很晚了。

  198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为5.8%,明显低于1976年的7.7%。再往后,则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1985年干脆降到0,正式步入“停滞时代”。

  因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所以人均工资只有西德的四分之一,人均消费水平只有美坚利民众的三分之一,但人均军费支出,苏联百姓承担的却比美坚利公民还多不少。

  在西德,普通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一辆大众轿车。而人均月工资才100多卢布的苏联人,三个月工资只够买一台盒式录音机。 6个月工资也才买一台彩电,至于想买一辆质量比大众差得多的拉达小轿车得花7000卢布,相当于5年多的工资,还得排长队,找关系。那时的世界,小轿车已是西方家庭的标配,每一千个美国人中,有525辆小轿车;西德是346辆;后起的RB也有184辆;甚至东欧的东德、捷克都有140辆,而苏联仅仅才25辆,还不如波兰,人家都有64辆。

  民以食为天,苏联人每年消费的肉类、鸡蛋,不要说比不了美坚利和西欧,也不要说比不上东欧生活较好的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甚至远远不如波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住房就更差了,驻苏的倭寇国大使夫人就惊讶的发现,以寒冷著称的苏联,大冬天夜里竟到处都是一家家的人在散步,上去了解才知道,因为苏联人住房太狭小,晚上呆在家太挤,也就只好出来冒寒“健身”了。

  即使按官宣数字,苏联人均住房面积才13平米,还不如东德小弟的20平米。不光是这些,只要涉及普通生活物资的,几乎一律都缺,而且从来就没好过。那个倭寇国大使夫人,甚至差点叫天了,因为苏联学校里,即使是莫斯科这种地方,从课桌椅,到学生的练习本,笔统统都缺。

联仅仅才25辆,还不如波兰,人家都有64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