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日:盛会(一)第1/4段
大业五年,六月二一。
胭脂山下,临松薤谷,盛会,辰初。
今日的天空,蓝的像一汪海水,几朵如棉花糖般的白云,洋洋洒洒的点缀其中,低的触手可及。
此时的临松薤谷前早已人山人海,各个身穿华服,喜笑颜开,精明的胡商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草原上搭起了一排长长的商铺,这些商铺中有饭店,有茶馆,有酒铺,有服装店,有工艺品店,有车马行,甚至还有帐篷搭起来的临时客栈,衣食住行一有尽有,仿佛把整座南城官市都搬来了一般。
距盛会开幕还有一个时辰,官道上依旧有密密麻麻的行人和车马往这边涌来,他们不仅有郡城周边的农人和商贾,还有从武威、酒泉、敦煌等地闻讯赶来的乡绅士族,大家星夜兼程至此,为的就是能一睹这万国盛会的芳华,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不情愿者,但迫于朝廷淫威,他们不得不来。
但此时的临松薤谷依旧戒备森严,据说要等圣人招待完西域诸国的公使,才会向民众正式开放,所以自临松薤谷谷口至行军大营之间,一排排戎装守卫将那里分隔出了一条十丈宽的通道,红毯铺地,喜气十足。
这条通道的北侧,便是秀美的胭脂山,而通道南侧,则是前来与会的民众,一个个翘首以盼,等待着盛会的开幕。
大家见缝插针,纷纷往前挤着,有些人甚至天没亮便就守在了这里,为的就是能占得一个好位置,一睹圣人风采,若不是一排排的戎装守卫拦着,这条通道早已不复存在。
巳初一到,鼓声雷动,长长的号角声震耳欲聋,人群也随之晃动起来,尖叫声、喊骂声、呵斥声、欢笑声……一声高过一声,一浪压过一浪,远处还没赶到的人们,也不由得加快了行进的速度,生怕错过这难得一见的盛景。
“来了,来了,开始了!”
随着一声高呼,人们的情绪被彻底点燃,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通道东侧的尽头。
一队旌旗招展的仪仗,在大家的注视下缓缓走来,领头骑兵着华服,举一面大大的“隋”字旌旗,昂首挺胸,表情肃穆,他身后则跟着八名骑兵,一字排开,步伐齐整,八面旌旗颜色各异,图案有别,他们分别代表隋朝八柱国体系下的八大家族,这是整个隋朝赖以生存的基石,再往后,便是一个步伐整齐的骑兵方阵,头戴鶡冠,身披铠甲,肃杀之气自然而发。
仪仗队列刚过,一个宫廷乐团便坐着华车紧随而来,华车足有五丈宽,二十丈长,靠两侧士兵推动前行,华车的最前面,是三架三丈多长的铜皮号角,披红挂彩,角口冲天,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号角后,是一只巨大的战鼓,战鼓两边均站有一名赤膊力士,不停挥舞着胳膊粗细的鼓槌,而鼓皮表面那五彩缤纷的彩绘,早已因震动而变得模糊不清。这只战鼓后方,又均匀列有八只较小的战鼓,他们呈半圆形布置,将这只巨大战鼓包围其中,鼓声亦与它遥相呼应。
在华车的最后面,造型各异的坐着一个足有百人的宫廷乐团,乐团演奏的音乐,居然没有被前面的鼓角声淹没,为这场大游行提供着恰到好处的气氛烘托。
华车刚过,宇文述便带领着金盔金甲的龙武卫缓缓而来,龙武卫们呈锥形队列,像一把利剑般直插向前。
两侧的龙武卫尽量靠近民众,将中间的通道让了出来,龙武卫们一个个表情肃穆,神情紧张,一双利眼在人群中不断扫视,看着让人不寒而栗。
“呜……”
就在此时,龙武卫的队列中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号角,一架装饰豪华的云车,伴随着号角声缓缓驶来,云车上披红挂绿,眩目无比,而在云车的顶端,一名中年男子正身着龙袍,肃然而立,此人便是圣人杨广。
这架云车后面,则跟着杨广那举世闻名的观风行殿,今日的观风行殿与以往不同,它的南侧全部被换成了镂空墙面,而观风行殿内则坐满了西域诸国的公使和隋朝大臣,大家纷纷站在镂空处向民众挥手致意。
圣人一至,万民朝拜,再加上观风行殿的威严气势,让民众们久久不起,山呼万岁声响彻云霄,杨广站在云梯上极目远眺,若有所思,偶尔也向下方的民众挥挥手,以示体恤。
观风行殿刚刚驶过,一队整齐的步兵方阵便就紧随而来,一个个精神抖擞,装备精良,浑身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步兵方阵后面则紧跟着骑兵、工兵、长矛兵等方阵,各个容光焕发,杀气凌人,方阵最后,居然连攻城器械都被搬了出来,真不知这些庞然大物是怎么过的大斗拔谷。
队列最后便就变得轻松起来,参加此次百戏表演的所有艺人,纷纷载歌载舞,缓缓随队列向前,民众们也从刚刚肃杀的紧张气氛中走出,看着眼前的景象不断欢呼起来……
此时的临松薤谷前禁卫森严,诸国公使和朝廷大臣已从观风行殿中走出,杨广业已从云梯上下来,虞世基做了一个简单的致辞后,杨广便带着众人上了一座一丈余宽的拱桥。
这座拱桥直通山谷尽头,它的下方便是樱田纪的杰作,九宫八卦灯阵。
整个灯阵坐北朝南,占地近百亩,几乎塞满了临松薤谷,灯阵制作之初,先在场地上画出纵横十九道线,共计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每个交叉点上都竖有一根一丈余长的木杆做为灯杆,南面正中交叉点做为灯阵出入口,不设灯杆,故整个灯阵合计灯杆三百六十根整,灯杆立好后,再用秫秸横绑在灯杆上,挂满灯笼,挡成九个轮回,最终形成一条通道疏导九宫方阵,从入到出,不相重复。
而这个九宫八卦灯阵的巧妙之处,便是将灯阵与百戏表演进行了紧密结合,每个回转区域都搭有一座七尺高台,以供百戏表演。
造设纷华、回环曲折的灯阵给表演者提供了别致的场地,精彩的表演不仅能够吸引与会观众,还能分散集中的人流,而灯阵分列而立,又能照清临松薤谷的每一个角落,以节约物料,可谓是一举数得。
而在灯阵的最中央,则立有一个三丈余高,五丈大小的圆台,圆台上黑白相间,绘有阴阳八卦,直冲八方。
此圆台主要为夺得御乐符的十五个艺人团体为圣人表演百戏所用,同时也可做为诸国公使甚至圣人参观盛会盛况的观景台,此时的圆台由一座宽约三丈的拱桥连接南北,南边是临松薤谷的谷口,北边则是一座巍峨的观景高台,高台足有九丈多高,上悬有“万国盛会”金匾,而加此次百戏表演的所有艺人,纷纷载歌载舞,缓缓随队列向前,民众们也从刚刚肃杀的紧张气氛中走出,看着眼前的景象不断欢呼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