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故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找到纸袋记录上面的具体地址以后

  郑毅一夜未眠

  第二天清早,郑毅就打车来到了车站的售票处。

  一张到上海的高铁,越早越好。有靠窗的位置优先,一等座优先。

  好的先生。

  G1378

  昆明南到上海虹桥 07车040号

  坐在座位上之后,郑毅拿出了一瓶饮料,将歌单调整到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Glenn Gould版)

  他只带了两本书,一本菲利普.罗斯的《垂死的肉身》另一本是贾平凹的《秦腔》。

  前者是他在一本名叫《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中读到了对菲利普罗斯的采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临近结束,书中的采访者提了两个精彩的问题。

  小说的作用是什么呢?

  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吗?小说只是让读者有些东西可以读。最好的情况是作家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这对于我来说是唯一现实的期待。同时对于我来说也足够了。阅读小说是一种深层的第一无二的快乐。它是一种让参与者全情投入的神秘的人类活动,不需要任何附加的精神或政治理由-和原始的交流一样。

  但是会不会引起其他的余波呢?

  你之前问的是我的小说有没有对文化带来什么改变,我的回答是没有。当然,有一些愤慨的回声,但任何事总有人会感到愤慨的,这完全不能说明什么。如果你问的是我是否想要我的小说给文化带去什么改变,我的回答依然是不想。我想要的是读者在读我的小说的时候能完全沉浸其中-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用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方式让他们沉浸于小说中,然后再原封不动地放他们回到那个所有人都在努力改变,说服,引诱,控制其他人的世界中。最好的读者来到小说中是为了避开所有那些噪声,他们原本那个被小说以外种种因素所塑造和约束的意识能在小说中松绑。每一个曾经爱上书本的孩子都立马会理解我所描绘的体验,虽然阅读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个孩子气的判断。

  (原载《巴黎评论》第九十三期,一九八四年秋季号)

  郑毅最喜欢的就是书里找书,一层层的往源头发掘,仿佛一个迷雾中的探险者,这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不过他觉得着很划算,毕竟快乐无价。

  这个有点顽皮的老头,他的作品,应该会让他有新的体验。

  他当然有不只一个电子书设备,但只要条件允许,他还是会读纸质书。就算已经流失于世,在二手网站买不到旧书,他也会去某宝将电子版印出来。这样做唯一的坏处就是。每次他搬家都要承担一笔高昂的运费。

  “那身体于她还是陌生的,他还在摸索它,琢磨它,有点像一个荷枪实弹走在大街上的孩子,拿不定主意该用枪自卫还是开始贩罪生涯?”

  读到这美妙的比喻,郑毅忍不住轻笑出了声音。

  声音并不大,旁边正拿着手机看剧的阿姨一点反应都没有。

  但他后面座位上的一名因为淡妆或者是时长的保养而看不出真正年龄的清丽姑娘身子一抖。急切的站了起来,来到走廊,扒着座椅寻找声音的来源。

  只走了两步她便发现了笑容还未褪去的郑毅。

  阿姨,我跟他是熟人,能和我换个座位吗?我的座位就在您身后。杨凡弯腰轻拍了阿姨一下用右手的食指指着郑毅。

  阿姨仰头看着女孩,用肩膀碰了郑毅一下。

  郑毅这才从书中抽回了神来,看见杨凡后脸上也有了些许变化,沉默了几秒后不过还是来打了个招呼。

  呦,真巧啊!

  阿姨见这情形也没说别的话,就把座位让给了杨凡。

  杨凡坐下以后也没说话,只是将双手放在膝上,测着头静静的凝望着郑毅。眼神复杂,呼吸有些急促。

  他的眼神中,有着四分欢喜,三分悔恨,两分痛苦和一分无奈。

  ...长的保养而看不出真正年龄的清丽姑娘身子一抖。急切的站了起来,来到走廊,扒着座椅寻找声音的来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