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参加红巾军后,为什么朱元璋能快速获得到郭子兴的赏识?第1/1段
参加红巾军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朱元璋快速获得郭子兴的赏识,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公之女为妻。为什么朱元璋能这么快的脱颖而出呢?
有人说,这是郭子兴招揽人才的一种方法,郭子兴还收了不少义子呢,朱元璋后来效仿效岳丈的做法也收了很多义子。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向郭子兴证明自己是一个人才的呢?他是怎么在郭子兴面前表现自己的呢?
在参加义军之前,他有哪些经历,促使他成为了一个能力比较出众的人呢?他是怎样成为人才的呢?
朱元璋投靠义军之前,是一名皇觉寺的和尚。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皇觉寺被乱兵烧毁后,穷和尚朱元璋再次面临要去哪里讨生活的问题。17岁时,父母长兄在瘟疫中去世后他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难题,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去了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现在连寺庙都被烧毁了,他能去哪里呢?据说这时他收到了少年时的伙伴汤和的来信。汤和当时是濠州郭子兴红巾军的千户,汤和邀请朱元璋来参加义军。朱元璋一时犹豫不决。据说恰巧当时这封信的内容被人知道了,要去告密。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像以前那样,到外地去云游化缘呢?“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明史·本纪·太祖》)。如果去外地化缘,朱元璋有可能被元兵当作义军抓起来去邀功请赏。
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朱元璋去投奔了濠州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子兴见朱元璋状貌不凡,很高兴,任命他为九夫长。每逢遇到事儿,郭子兴把朱元璋叫过去一起商量,帮着出主意。派朱元璋出去打仗,也常常能打胜。郭子兴的兵力也越来越强。“常召与谋事,久之甚见亲爱。凡有攻讨即命以往,往辄胜.......度量豁达,有智略,可妻之”(《明实录·太祖卷》)。
可能朱元璋至少有四面的优点:一是有一定的见识,能对事情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判断;二是作战勇敢,有勇有谋,身先士卒,打仗的时候能冲在前面,不娇气,能吃苦,能得到手下士兵的认可;三是精明练达,熟谙人情世故,心胸豁达,人缘儿好,不贪财好利,不爱计较;四是对穷苦百姓有悲悯之心,不仗势凌人,不欺压弱者,踏实勇敢,是父母眼中值得托付女儿终生的结婚对象。
朱元璋幼年读过私塾,认识字,能读书。为什么家里很穷,朱元璋的父母还要送他去读私塾呢?家里的钱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拿出一部分让孩子去读私塾,可见他们认为识字读书这件事很重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自然知道多读书的好处,自然想通过读书找到人生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自然发自内心的看重读书人。
成功没有偶然,任何成功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
17岁的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后不久,寺庙里也没有粮食吃了,朱元璋只得外出云游,靠化缘为生。在流浪期间,朱元璋去过很多地方,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尝尽生活的艰辛。可能刚开始时敲开每一扇门,都要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很难开口。不去敲门,没有饭吃,敲了门,又不知道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情况。但是他要活下去,就得适应这种情况。可能他慢慢变得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揣摩人心。可能他的内心慢慢变得坚毅、果敢,经得起人生的起伏,不轻言放弃。可能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命运,可能他开始试图寻找答案,寻找改变自己人生境况的办法。可能他接触过“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