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决定先攻打采石,而不直接攻取金陵,这是为何?第1/1段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巢湖水军的归附,使朱元璋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水上武装力量,给了朱元璋在元末群雄的争斗中多一重生存下去的可能。
巢湖水军归附后不久,朱元璋率领将士去攻打在裕溪口的元军,元军的将领是元中丞蛮子海牙。
裕溪河,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上起自巢湖,下至裕溪口入江。
朱元璋率兵攻打此处,是为渡江之战作准备。
元军的船只高大,无法灵活进退。而廖永安等人操舟如飞,将士们奋勇作战,元军大败而去。
朱元璋于是和诸将商量渡江作战的计策,诸将主张直接攻取金陵。朱元璋说:采石是连通南北的要害之地,想要攻占金陵,须得从采石开始;攻下采石,金陵则指日可待。
“取金陵,必自采石始。采石,南北喉襟。得采石,金陵可图也。”《明太祖实录》
当时朱元璋虽然只是左副元帅,地位低于郭天叙和张天佑,但身边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追随,而且见识谋略远胜过二人,所以重大军事决策一般会听从朱元璋的决定。
此时的朱元璋虽然不能直接说了算,但说话很有分量。
那么朱元璋攻打采石的决策有何高明之处呢?
采石的元军兵力比较少,攻打采石胜算比较大。
后来,郭天叙和张天佑曾两次带兵攻打金陵,均战败而回,第二次二人还把命丢在了战场上。可见,当时攻打金陵的时机并未成熟。
当时起义军正为缺粮危机困扰,显然打不起持续时间太长的战役。如果直接攻打金陵,一旦不能速胜,那战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或许,朱元璋的过人之处便在于此。他对自己的实力有着客观、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做什么事儿,不轻敌,不冒进。
就像田忌赛马,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攻打对手的薄弱环节,胜算肯定要大得多。
打赢了,士气大振,渡江之战有一个好的开端。若是吃了败仗,负面影响可想而知,更何况这支队伍以往都是陆地作战,缺乏水上作战经验。
商定好计策后,同年6月初,朱元璋率兵直奔采石而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