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以屯田的方式广积粮草?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连年战乱,很多农村丁壮都去从军了,土地上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耕牛被杀,农业生产效率也大幅下降。

  这种情况下,向百姓强征粮草,以满足军需,结果只能是加重百姓负担。

  “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士皆征粮于民,名曰寨粮。民甚病之。”(《《明史·列传·胡大海》》

  “初,招安郡县,将士皆徵粮于民,名之曰寨粮,民且病焉。”(《明太祖实录》)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十二月,朱元璋亲征婺州时,儒士唐仲实也向他反映了这个问题,“然以今日观之,民虽得所归,而未遂生息。”(《续资治通鉴》)

  百姓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被征得多了,若生产的积极性随之降低,懒得深耕细作,怎会增加粮食产量?

  当时应天府四面受敌,强敌环伺,粮草需求不可能减少。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占应天府。当时应天府周围的形势是这样的:东面,元将定定扼守在镇江;南面,别不华、杨仲英屯兵宁国,八思尔不花在徽州驻兵;东北面,张明鉴率领青衣军占据着扬州;东南外围,石抹宜孙驻守在处州,石抹厚孙驻守在婺州,宋伯颜不花驻守在衢州。

  当时张士诚、徐寿辉的发展势头正盛。

  张士诚已占领平江、常州和浙西的大部分地区,镇江如果落在被张士诚手里,他便可以长驱直入,攻打应天府。

  徐寿辉已经攻取应天府西面的池州,宁国若再被徐寿辉攻占,那他便随时可以带兵来犯。

  只有攻占这些战略要地,才能保障应天府的安全。

  白手起家的朱元璋若要战胜那些强劲的对手,赢得最终的胜利,与对手长期的较量、交战在所难免。

  而持续的战争,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

  既要获得充足粮草,又不加重百姓负担,朱元璋当时只能设法增加从事耕作的劳动力数量。

  汉武帝平定西域,三国时期曹操都曾通过屯田供给军需。

  在当时情况下,推行屯田,可能是朱元璋广积粮草的唯一出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