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学堂第2/2段
“散了吧。”刘先生挥挥手,起身走入后宅去了。
未时为下午上课时间,中间一个时辰给学生们吃午饭,休息用。
学堂里的学生们有的赶紧收拾书本用具,塞入布包里,赶回家吃饭。有的带了食盒装着吃食,拿出来与同学分享。也有的大声说话聊天,互相勾肩搭背的,并不着急。
黄天佑匆匆收起书包,快步走回戎笔斋,学堂离家近,每天中午都是回去吃午饭。他打算快点吃完,利用午休时间拼命先把《乡党》背熟再说。
“咚~~咚~~”
下午未时鼓声响起,刘先生已坐在讲席上,随手翻着本书籍,未说话。
下面的学生里,黄天佑满脸苍白,脑壳有些发疼,中午一个时辰的时间,并未让他完成先生布置下的作业,甚至还忘了几个字,更差了。
忍不住在心里默默祈求路过的诸天神佛保佑,希望先生先点宋启背诵《乡党》,那自己还能再拖一会,也许拖也没用,背不出依然是背不出,仿佛看到先生案几上的戒尺在等着他。
头上冒出细细汗珠子,黄天佑不由自主的抓紧那块玉牌,忽然一阵清凉之气通透全身,让他镇静下来,忘却了身外的烦恼,不由自主的将学案上《论语·乡党》翻开。
“咳咳,这节课将讲解《论语》中的《乡党》一篇,记录着圣人在朝为官、在乡为民时的言谈举止,让后人瞻仰几百年前圣人的音容笑貌,是我等日常起居的学习典范。昨日已让你们抄写回家背诵,现在检查成果。”
刘先生说完,扫视一遍下面的学生,微微一笑,手里戒尺指向那个坐姿标准的入室弟子。
“宋启,你先来。”
平时一直自恃清高,以真传弟子自居的宋启,同样是面无血色,绿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滴下来,他没有背熟,时间太紧了。
被先生亲点了名字,吓得宋启双腿发软,嘴里发干,心里毫无办法,只能假装镇定,靠双手撑着站起来。
“额...嗯...是,先生。”
刘先生勉强听清学生的回答,再看对方脸色,猜到自己的入室弟子可能不太稳妥了。但已经点了名,其他学生都眼巴巴的望着,不能丢脸。
脸上一绷,严肃的说道:“《论语·乡党》,背。”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宋启磕磕碰碰背诵完,低着头不敢说话。
讲席上的刘先生狠狠盯着站在下面的入室弟子,怒气按而不发,一息后才说道:“漏三字,错五字,罚责打手心八下,上来吧。”
宋启呼出一口浊气,拖着软巴巴的双腿,走到先生案几前面,伸出左手。
“啪~”清脆的响声连续八次,吓得其他学生面如土色,瑟瑟发抖,生怕下一个被点名就是自己。
没理睬哭着走回去的宋启,刘先生用戒尺指着另一个入室弟子,沉声说道:“黄天佑,《论语·乡党》,背。”
“是,先生。”
此时站起来的黄天佑没有了之前的惨状,神色自如,挺直脊背,朗声背诵。《乡党》通篇八百多字,一字不差,如行云流水般背颂出来,没有一丝卡顿,犹如早已熟记于心。
完毕后,黄天佑躬身一拜,静等先生评判。
“好,甚好,此子真乃吾之弟子也。哈哈”
迅速阴转晴,刘先生笑开颜,想不到本不被看好的黄家幼子竟有大智慧,短短半天时间就能把一篇圣人文章背的滚瓜烂熟,为他挽回了脸面。
“天佑,坐下吧。背的不错,但要戒骄戒躁,不可自满。可记住了?”
“是,谨遵老师教导。”
看着好学生坐下,刘先生转脸盯着那个依然低头不语的宋启,脸上晴转多云,沉声道:“好了,抬起头来,像什么样子。你是众学生中最年长的,要给学弟们做好表率,回去抄写《乡党》十遍,明早交到案前。下午再次考核,若是背不出,定要重重责罚。”
“是,谨遵老师教导。”
“嗯,现在所有人翻开《论语·乡党》,跟随我咏读一遍。”
教室里响起整齐的读书声,没有人发觉正在咏读文章的黄天佑似乎变得有些不同,原本的谦虚谨慎少了一点,增加一丝孤高倨傲,他的人生走向已经改变。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