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清末之吾辈爱自由(24)第3/4段
“而就算我们投降也没用,白人以杀我们为乐,他们根本没打算放过我们。”
“可是你们还有机会。”伊莱看着乐景的目光里寄托着滚烫如太阳般的坚定和热情,他期许道:“你们还年轻,你们的国家还有机会,年轻人,努力偷走白人的一切强大技术吧!我期待你们的国家有朝一日能狠狠打败白人,让他们明白我们黄种人可不是好欺负的!”
乐景知道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印第安人的先祖曾经热情救助了第一批来美洲的英吉利清教徒,慷慨分给了这些快要饿死的可怜儿大量食物。
清教徒出于感谢,把那一天命名为感恩节,用来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对他们的帮助。
然后感激的清教徒们从欧洲领来了殖民者的军队,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们举起了屠刀,在美洲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印第安大屠杀,杀死了几千万印第安人,从美洲土著手里夺走了这片富庶的大陆。
乐景忍下胸中激荡,沉默且坚定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忍不住问道:“您得罪同伴放跑了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办?”
伊莱耸了耸肩膀,爽朗洒脱一笑,“正好我早就不想干这行了,我打算去西部淘金。”
他笑着对他们挥挥手,“我要走了,祝你们好运!”
正直的印第安勇士重新举起枪,转身准备离开车厢。
乐景在他的身后大声喊道:“我会去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您将来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去那里找我!”
伊莱头也不回地摆摆手,笑道:“我知道了。”
伊莱走后的半小时,火车抢修成功,重新开动了。
只是车厢里却因为乐景科普的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恩怨史而陷入一片沉默。
这也是乐景的目的。
他希望他们永远记得印第安人的悲剧,不要真的以为美利坚就是自由而平等的乌托邦。
伊莱的自诉作为这些孩子们的入美第一课,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白人都是忘恩负义的恶魔。”季鹤卿默默说道:“我们只有强大起来,才能不会重复印第安人的悲剧。”
教员肯定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乐景宁愿他们对每一个白人都抱有警惕,也不愿他们天真的相信白人中会有好人。
印第安人永远是前车之鉴。
在沉默中,火车载着无数年轻人复杂的思绪,开向普林菲尔德。
四天后,乐景他们终于踏上了普林菲尔德,而谢笙早在这里等候多时。
谢笙是孤儿,被美国传教士夫妇收养后就来到美国读书,然后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清国,也是他一手推动了清国留学生赴美留学活动。
为了让清国孩子们更深入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加速掌握英语,在谢笙的安排下,乐景他们将会两三人一组,借住在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的十几户美国人家里。这种形式已经有了后世留学寄宿家庭的雏形。
乐景他们在去寄宿家庭前,留学事务局的人三番五次强调禁止他们信仰西方宗教,禁止学习西方的衣着打扮,他们必须保持华夏传统,违反禁令的人将会被遣返回国。
同时,乐景他们还被要求三个月一次返回留学事务局进行中文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等圣贤学问,让他们不至于变而从夷。
只是乐景很怀疑,在经过西方宽松而自由的知识文化学习后,这些孩子们是否还能学进去枯燥乏味严格且落后时代的之乎者也。
在季鹤卿和顾图南的强烈要求下,他们三人一起被分配到了马萨诸塞州的一户人家里,三人和其他的十几名留学生将一同在当地的孟松中学进行学习。
乐景的寄宿家庭是美国的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男主人威尔是小工厂主,女主人玛莎是家庭主妇兼虔诚的基.督徒。
刚一见面,热情的玛莎女士就分别给了乐景他们一个热情的亲吻,除了乐景泰然若素外,顾图南和季鹤卿都被闹了个大红脸。
威尔和玛莎都是很和善的人,他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远道而来的乐景三人。
特别是玛莎女士,这位热情友好的女士对乐景他们投注了比对自己亲生孩子还要多的热情和爱心,为了让季鹤卿和顾图南尽快学会英语,她煞费苦心,想了一个好办法——三餐餐桌上,顾图南和季鹤卿只有准确的叫出食物的名字,并且回答玛莎的问题后,才能享受他们的食物。
托玛莎女士的福,在加上顾图南和季鹤卿本来就是天好我早就不想干这行了,我打算去西部淘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