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开发国力第2/2段
“朔方各地水草肥~美,宜牧及耕种,所欠缺者不过是百姓人力而已。虽然这些年来因为政策的鼓励,有不少的百姓迁往那边,但相对于广大的地域而言,还是差得太多了!”王猛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朔方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得益于黄河的原因。虽然地处高原之上,但其地形还是颇为平坦,重点是此时的朔方之地不像后世那样贫瘠。其中可以整为良田的耕作之地,还是有很多的。
否则的话,以后世那一带的情况,怎么可能出现一个叫米脂的地方呢。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不就是因为那里水土肥沃,特产上好的大米嘛!
尤其是河套平原一带,这里还没有充分的开发出来,但已经是有了粮仓的雏形。所以,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些地方的潜力充分开发出来而已。
“不单单是朔方,还有秦陇、雁门一带也是如此。这些地方因为战乱的原因,所以百姓流离,田地荒废不知凡几。即便是咱们有心想要恢复过来,也不是一时间能够办到的事情!”徐夫子有些为难的说道。
“地少民多是一个难题,反过来地多民少也是一样。如今的百姓们都喜欢待在关中、河东等地,根本不愿意前往那些边地。长此下去,终不为美!”梁平老叹道。
谁不喜欢待在繁华之地呢,毕竟什么都有,哪里像是那些偏僻之地那么艰苦呢。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显然,长安这样的天子之都,那便是众人眼中的高处了。
“嗯,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刑部研拟一下,看看能否将一些有罪之人集中发往边地安顿。若是愿意前往者,许以免罪赦罚,同时给定安家之资本,成为良民!”李信考虑了一下之后,最终不得不拿出一个十分不情愿,但早有前例的想法来。
想当年,秦皇汉武魄力可就大得多了,直接下令从其他地方移民数十万填边郡。尤其是遇到了灾年之时,干脆就将那些流民都给迁移到那些地方去安家落户了。
李信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国力,也没有受灾的流民,所以,只能够是从那些罪犯身上想主意了。比起单纯的特赦而言,这样的做法倒是有意义得多了。
“是,臣回去之后便立刻拟定名单!”梁平老答道。
“单单以囚犯充填,恐怕也于事无补,毕竟,咱们境内的罪犯还是不多。好在,自各地还是有不少的流民想要进入大唐,咱们不如许以落籍,将那些没有新到之流民给移到这些地方去!同时,秦陇之地宜牧,咱们在其中大畜牛羊马匹,招赖西部胡人入籍为民。如此一来,既可增加百姓户口,又可以不使田地荒芜!”王猛提议道。
他的这个建议其实一直都在做,只不过他这个更加的具体一点罢了。主要就在于说他打起了西海一带的胡人,以及靠近梁州、益州等地山民的主意。
同时,因为这些年来大唐境内相对安定,百姓生活富足。所以,对周围各国的百姓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即便是一些祖籍不在大唐境内的百姓们,也都开始赶往大唐了。
王猛所说的就是这些人,他们来是可以,想要拿到户籍的话,就得听官府的安排才行。想必,对于那些千辛万苦离开了故土的百姓来说,有着这样好的条件之下,应该会很乐意接受的。
“就照此办理吧!自今日之后,各县之中田亩无余的话,多出来的人口允许自由迁移他处安生。暂时而言,不得开垦山林为地,除了边郡之外!”对于这些提议,李信很赞同。
不过,为了长远打算的话,他提出了另外的一个想法来。只是,这个政策就有点狠了。
他主要考虑的是,如今关中河东等地的人口越来越多,每家每户在安定的状态之下,必然会繁衍人口。一个县的范围是不变的,也就意味着田地数量有限。
如果人口一直增加的话,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地方上的田地不够分配。或者说,分配到最后,每一个人手中得到的田地就越少,最终便会有人分无可分了。
一旦百姓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生活的依凭。那样一来,必然又会导致天下纷乱,百姓们聚集滋事,揭竿而起。
因此,李信给了他们一个选择,相信这些百姓们为了活下去,为了获得土地的话,见到本地没有田地可分之时,会愿意迁移到其他地方去的。
这也相当于是另外的一种实边策略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