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格杀勿论第2/2段
和穿越成李世民不同,李世民无以伦比的政治能力让陈剑没有哪怕丝毫的念头去改变朝政,然而真实的扶苏早早自杀,后人根本无从知道扶苏的治理能力,同样也不知道他是否看出了大秦帝国的病因。
首先,大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军国朝廷,通过军功爵实现权力在各阶层之间分配,从而让各阶层都有分享权力的机会,这种权力分配方式注定必须依赖战争而存在。
这种体质在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没有什么问题,后世现代国家在面临大规模战争时也是采取同样的做法,但这种体质在和平时期立刻就会水土不服,所以现代国家都是明确区分和平体质和战时体质。
但是秦朝建立之后,秦朝从未能完成从战时体质向和平体质的平稳转换,严酷的战争体质律法一直延续下去,现在的大臣们也丝毫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这种律法放在战争时期尚可,但要放在和平年代,时间一长就是陈胜吴广。
其次,大秦帝国郡县制实现了中国最早的朝廷集权,但也是最不成熟的幼年期朝廷集权。其最不成熟的地方就在于秦帝国没有考虑权力的分享问题,和平年代无法通过军功爵分享权力的地方豪强们,必然会采取那种惨烈的办法去获得。
纵观中国整个古代封建史,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停地完善分享的途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官吏选拔的方式。
从皇帝任意指派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其本质实际上就是把分享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实际上大秦帝国建立之后如果给予六国贵族一个分享通道,那些贵族有病才会造反。
刘邦建立大汉帝国之后,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察举制选拔官吏,给各阶层一个上升通道。
虽然汉室宗亲、军功勋贵、地方豪强们争夺的异常激烈,但是争夺的只是上升通道本身,各派势力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他们不但不会威胁到大汉帝国本身,反而会本能地维护这个通道的存在,所以国祚远超大秦。
说白了,刘邦放弃了官吏产生的权力,将这个权力剥离出皇权,是一种典型的权力下移,而和平时期本身就是一个权力逐渐下移的过程。
最后,如果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历史以错综混乱的时期与比较安定的时期为巨大周期交互循环,每当上一个通道不能发挥作用时,历史便进入一个动荡时,直到下一个有效通道产生为止。
所以,当穿越版扶苏成功继位之后,他明白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不管扶苏本人多么仁义,也只是为大秦续命一秒,根本无法阻挡大秦的灭亡。
因为仁义绝不等于仁君,仁义和仁君倒像是两个无法融合的矛盾体。
扶苏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在这种奇怪的穿越中,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是因为占据了本尊躯体,也许是本尊的潜意识还在发挥作用,每次穿越之后陈剑都不由自主地从本尊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候甚至都会占据主导地位。
思考了很久之后,扶苏决定立刻开始实施自己的变革,就是玩崩了也不过就是二世而崩,算是回归正常历史轨迹。
李斯是旧有体质的设计者者和执行者,是旧有体质的代表人物,那就以铲除李斯作为一个分水岭,对旧有体质来次大变革。
历史上是汉承秦制,现在扶苏决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决定用大汉帝国的做法完善和改进现行做法,来一个秦承汉制。
至于为什么没有采用宋明的办法,是因为大汉帝国已经用结果证明了这套办法的有效性,宋明科举制是否适合现在的结构完全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扶苏不想冒险。
察举制的巨大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扶苏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去改变这些东西了。
第二天一大早,当蒙恬带着都尉董翳前来时领命时,扶苏的命令简单直接:
“务必将李斯带回咸阳,余者格杀勿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