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寻访故友第1/4段
李道平在汽车站附近,随便找了家叫红旗旅社的,来到前台,拿出早有准备的大队介绍信登记。
那位二十多岁的女服务员,接过介绍信一看,轻声念道:
"兹有浙江省金华地区义乌县,廿三里镇前X大队第一生产队李道平,等一同志,前来贵处洽谈有关业务。请予以接待为盼!"
又仔细看了看公章,笑着问道平是住通铺还是标准间。当道平知道通铺是六个人睡一间,6元一个人一晚上;标准间18元一个人一晚上。就要了标准间的一床。
抬手看了看手表,快18点半,就挎着背包来到旅社旁边的一家小饭店。下午饭吃得实在是太多,其实肚子并不饿。道平怕夜里九,十点钟没地方吃,就要了碗面条,再三告诉饭店做菜的,尽量不要放辣椒。
面条烧好服务员端了上来,道平见翠绿的葱花下,玉白色面条浸在血红的面汤中,颜色煞是好看,胃口大开。
等捞起筷头一吃,辣得道平张大着嘴巴,连忙讨了一杯白开水来漱口。
那烧面的伙计见状,上前来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习惯了忘记了,好话连连。
道平性本随和,又在外地,就用手捂着嘴,摆了摆手,示意没事。
将就着吃了面,回到旅社的房间,见房间内已住进了一位客人。
于是先互相打了声招呼。然后把挎包放在自己床头,打开包,拿出一只搪瓷茶杯,茶杯里塞着一块圈着的毛巾。
道平连毛巾一起,拿着茶杯进入卫生间。从圈着的毛巾里拿出牙刷,牙膏,方便洗漱好后,回到床上躺下。
道平知道了同房间客人,他是江苏宜兴人。姓张,在一家紫沙壶厂上班跑供销。
这次来景德镇,是受厂里派遣,前来商谈宜兴紫沙泥,能否做瓷器的事宜。也是刚下的车,就近先住一宿。
张同志问起,道平告诉他明天去波阳拜会朋友,并不多说。
道平见他四十左右年纪,已经是厂里的供销科科长,很是佩服。
当张同志知道李道平是浙江义乌人时,十分高兴,不住口说义乌人,天生是做生意的料。
于是两人躺卧在床,天南地北地聊天。
那张同志跑供销的,口才当然好。
而李道平更是跑过三省六码头的人。
于是两个从南方广州,讲到北方大连。从云南大理,讲到甘肃玉树。
并对当前形势各陈己见。
道平觉得这个张同志,虽然年纪比他小,但见识阅历并不比他少,就打住自己话头,倾听他发表时论。只听张同志说:
"……现在中央,意见基本统一了。
邓大人说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中来。
什么叫经济建设?一门心思先把生产搞上去,搞生产建设。
这生产,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农业生产。大集体那一套肯定不行的,什么农业学大寨,根本不切实际。
还是邓大人说得好,说得对。要因地制宜,脚踏实地。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张同志,你说得太好了!"
道平激动地说:
"现在的老百姓,憋着一股劲呢。听说安徽凤阳有个村,已经在搞联产承包制,私低下分田到户。
中央已经肯定了,认可了?
如果这样的话,要不了两年,这分田到户的政策,肯定会在全国推广开来。
这样一来,就是打破大集体。
老百姓为自己干活,劲头肯定不用讲,又有更充分的自主权。
田里的活儿一干完,完全有多出的时间搞第二,第三产业。到那时那该多好!"
一时这两个萍水相逢的小百姓,共谈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