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晴天霹雳第3/4段
汤镇长也笑着:“是啊!是啊!在座的各位,我原本来心想,吴总虽是数一数二的大老板,毕竟我和他年纪差不多,还好摆摆老资格。可朱总您一到,自然风头全抢光。”
吴杰笑哈哈的叫一峰去车里,拿了一条和下香烟,每人一包的分了。余下的一包放桌上供大家自抽。
朱三雄:“吴总,听明去山东,你们自己开车去?”
有外人在时,朱三雄从来不会叫吴杰名字。
吴杰:“是啊,师父,喏!汤镇长手下的这两位也一道去的。”
朱三雄:“这么远的路,自己开车去累不累?现在高铁动车多方便,既快又舒适,还是乘动车去好!”
吴杰笑道:“哪有自己开车去来得自由呢!再加上我的司机,一车子五个人都会开车的,不吃力。去年我们有好几次四五个人,车子开到青海都去过,车子高档的话,坐着还舒服。”
午餐愉快地结束!
饭后,吴杰陪着朱三雄和汤镇长一行,沿着整改一新的曹娥江边溜达。
曹娥江清沏的春江水,两岸初春的风光,美不胜收。午后的暖阳,翠绿的柳芽,真的应着绿杨阴里白沙堤的美景。
吴杰对朱三雄,汤副镇长大谈自己的设想和规划。因为乐翻大酒店沿江的一带,都已经是他的产业。所以他兴趣勃勃的介绍,这里要弄个大型浴场,娱乐休闲一体化。那边要弄个农庄,跑马,攀岩,野营露宿军事化等等等等。
听得李一峰热血沸腾。
如果真的那样,岂不是真的成了人间堂?
李一峰心里想。
象吴杰大哥他这样的地位,要做到这一些,真的易如翻掌。
所以李一峰一边听大哥在那里侃侃而谈,一边他自己另是思绪飘飘。
他在想,自己老家一千七百年的车骑山下,曾经是举世闻名的太康湖。车骑山峦中,有太多太多的古迹和传。单是那一条尘封已久的敕书岭古道,和另一条通往谢家的王路古道,足已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那神秘的墓园埠头,令人倍觉亲切的车骑将军的钓鱼台,李白慕名的谢公宿处……
哎!这一些,如果大哥的农庄能开发出来,那自己心底重振始宁山庄,整理出与之相关的唐诗,把它的诗中美境画出来的梦想,岂不是指日可待?
太好了!大哥二哥,祝你们马到成功,速去速回!
送吴杰大哥他们出发后,李一峰回家休息。
在家的时候,李一峰不会一个人坐着发呆。
他要么电脑上下象棋,要么书房里看书,要么露台里捣鼓种着的类似于辣椒,丝瓜等作物,再无事的话就给妹妹打电话。
因为老娘在妹那边的敬老院里。
对于老娘,李一峰实在放心不下。
真的被那医生言中,七十五岁开始,老娘的毛病发作,就不按常理出牌。
这让李一峰头皮发麻。
老娘在一峰厂里时,她喜欢围着他的客户转。有一个韩国客户,精通汉语,她居然和他去聊,牛头对马尾的敲乱钟。她还不时的要去管理一峰厂里的事务,弄得管生产的叫皇。
针对这情况,兄弟五个商量,开始每个儿子轮养。一个月一次,轮到后来,五个家庭都鸡飞狗上墙。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送敬老院。
而附近的几家敬老院,知道老人家这情况,试了几次坚决不肯收留。
最终只有送到妹妹那边的敬老院里,委托她平时多去探望。
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峰尽量做到一个月去看一次,实在抽不出时间的话,责令儿子代望。毕竟六七十公里外,没有顺路可言的,很不方便。
一峰除了国际新闻和海峡两岸外,很少对其它频道感兴趣。
3月13号,这个日子很好记,植树节后的那。
其实没有哪个日子是很难记,也没有哪个日子是很好记。
主要是这一发生的事。
这一一峰根本记不起他还做过什么。
只记得与汤镇长等一块吃的夜饭。饭后汤副镇长接了一个奇怪的电话后,忽然神色大变。看着一峰欲言又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