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见色忘友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们怎么不讲道理了?”几个读书人顿时恼了。

  “要是讲道理的,见了人家老婆婆摔着了,哪儿还会想跑,孔圣人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呢。”这是个读过书的围观群众。

  “就是,不说送老婆婆去瞧大夫了,也不说赔人家瓶子,光想着不认账,这是哪门子读书人。”

  这话一出,围观的人们,纷纷点头,说道:“这老婆婆像是跌断了腿了,可怜呢,还有这瓶子,看玉就知道是好东西,读书人也不能耍赖。”

  “谁说我们耍赖了,一个破玉瓶子,能值多少钱。”有个脾气火爆的读书人终于受不了挤兑,朝着围观人群道:“你们说我们耍赖,我还说你们碰瓷呢。谁不知道这隔壁就是古玩铺子,猫腻多着呢。”

  这地图炮一开,围观群众们顿时怒了:“你这人,看着人模狗样,怎么说话这德行呢。你全家才都是猫腻呢。”

  “你才碰瓷呢。我家住在前面胡同,这玉瓶是才从鼓楼西大街的恒舒当赎回来的,这销讫的废当票我都留着。当铺的伙计朝奉也可以给我们作证。”少妇拿出一张当票来,果见上头用大红朱砂章盖着销号的字样。

  围观的群众见状,纷纷知道再不能假了,忙说道:“别说这当票,就是这老婆婆的伤,也不能作伪的。”

  才说着,就有熟人道:“这不是张家娘子么,我说今儿怎么不见你们婆媳俩,原来是去赎瓶子去了。”

  那熟人原是五十左右,涂脂抹粉的戴花婆子,看打扮就知道是个走街串巷的长舌妇,说着,就向着围观群众科普道:“要说这玉瓶,原是他们家祖传的宝贝,偏他们家柱子小时候得了重病,为了治病,就把这玉瓶给当了,后来病虽治好了,但这宝贝一直没赎回来。张大爷临去的时候,还惦记着瓶子,说是对不起祖宗,竟是睁着眼睛死的……为了赎回这瓶子,他们家柱子是没日没夜的干活,张家娘子也是针线不离手,至于张婆婆更是省吃俭用得没法了。唉……这可真是白辛苦这么多年了。”

  这种勤劳积攒,一朝落空的故事,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感触的,这就如同莫泊桑的项链,不管课本上分析什么勇气什么虚荣心,说到底也不过是命运的无常,而人类最难把握的就是命运。

  周围的叹息声安慰声连绵不断,无形中又给这几个读书人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而离人群不远的酒楼上,贾琮倒了杯茶,一个老太太,再加一个人证物证具在的碎瓶子,扶不扶,都是一出好戏啊。

  贾琮悠闲的品了口茶,好心地指点薛蟠道:“看到没?有钱有势还怕找不到人手,自个出面的都是傻子,枪打出头鸟,懂不?”

  薛蟠用高山仰止的目光注视着贾琮,摇了摇头:“不懂?”

  贾琮斜了斜眼睛:“真是不可教也。”

  看着下人送来的几个读书人签了名字住址按下了指印的欠条,贾琮拍了拍薛蟠的胸口,吩咐道:“以后隔三差五,找人去他们家要几回账,让那个媳妇子,到书院门口再哭几场什么的,我也不介意。他们胡说八道一次,就去要一次,懂了么。”

  看着薛蟠摇了摇头,贾琮天真一笑,板着细嫩的手指道:“哎呀,我记得我嫂子还让我给王大人写信呢。我嫂子识字不多,这家信嘛,多一句少一句,也无关紧要的。”

  这威胁太有效果了,薛蟠立马变摇头为点头,连忙道:“懂了懂了。我一定照办。绝对照办。”

  荣国府门口几个小厮跺着脚,伸着脖子,使劲往荣宁街口的方向张望。

  一见贾琮和薛蟠回来了,贾琏的小厮旺儿忙上前将贾琮从马上抱下来,说道:“哎呦,我的哥儿,你跑哪去了?府里要翻天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