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回头,需曾走过第1/2段
蛇有蛇道,鼠有鼠迹。
靠山吃山这句话,最早并不是樵夫猎户的口头禅,而是衙门胥吏们创造出来的。
靠山靠山,背靠大山只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贫困;只有真正背靠过硬的大腿——朝廷,才能吃不穷、喝不穷,胥吏职位世代承袭,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典语句,流传千古,日久弥新。
西门亮赚钱绝不是靠那点微薄的俸禄,而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采买药品上“分润”。
医官署的费用实报实销,往往在采购药品器械的时候,负责采买的胥吏会哄抬采买价格、户房主吏对此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银子落袋,胥吏会拿出一部分银钱出来分润给户房主吏、医官西门亮。
不过因为层层剥皮,西门亮从中捞到的银子其实极其有限。
至于县丞、主薄那边,平时六房也得“孝敬”彼等,那叫“循例”,并不是只因采买药品之事,才需上供。若是专门因为某件事情而去贿赂他们,这叫“特供”。
二是靠挂羊头卖狗肉。
西门亮遇到慢症患者、重症伤患前来医官署就医,会在医官署开好方子,将其指使到外间自家生药铺子中去抓药——拿着官府发的俸禄干私活,连笔墨纸砚钱都省了。
有的放矢百发百中,一本万利财源滚滚。
三是虚开药品,从中谋利。
朝廷有“救贫济寡尊耆老”的惠民仁政。杖乡之年,寻方抓药只需掏五折价钱(六十岁)。
杖国之年,看病抓药九折,相当于不要钱(七十岁)。
杖朝之年……基本上骨折(八十岁)。
由此便衍生出了一个新兴行业:药托。
药托们拿着老家伙们的户籍,扮成其家人,三天两头就来医官署抓药。
什么药贵,就抓什么药,浑然不管药性、药效是否相克。
为了脸面上好看,药托会先将药品提回家,改日掩藏在篮子、背篓中送至西门亮的生药铺里,折价换取银钱。
西门亮因此也能大赚一笔。
只是这种事情并不太多……古代生存条件恶劣,老而不死的人毕竟还是少。
不过鹭鸶腿上剔精肉、苍蝇肚里刮肥油,蚊子它再小也是肉,捞一点是一点,聊胜于无。
而西门亮最为赚钱的法子,是掺私货!
医官署每年会盘点、核计库存。
比如一年下来,拢共给医官署采买了一千两银子的药品,到盘库之时,西门亮便要用库存药品连同售卖出来的银子,凑足这一千两的数额。
西门亮绝不会傻乎乎地将现银如实上交,而是私下里采买大量的药品去充数。
——采买价与售价之间,金额差异很大,西门亮由此而狠狠地大赚一笔横财!
本次盘库,可把负责清点的书办给整懵了逼:“西门官人,在下有一事不明,不知西门官人可否赐教?”
“既然你我同僚一场,我又岂敢赐教……那就不必讲了。”
“咳咳……小的清点药品,贵署今年一共采买浙贝三斤,为何盘点库存,却剩余足足有八斤耶?一钱不卖,它还多出来五斤!这是何故耶?难不成它还会下崽崽?”
西门亮瞬间脑门黑线,糟了个糕!办事大意了,大意了啊,没注意控制总量,下次,下次得改进。
西门亮嘴上兀自狡辩:“呃……这……这,一定是去年尚有存余罢!只是账簿上漏记,嗯,定是如此!”
盘库书吏又问:“那……可明明采买的是浙贝,怎地库房中却偏偏变成了川贝?这又是怎生一个道理?”
西门亮脸上黑线愈发锃亮,心道:川贝便宜浙贝贵,可计算价钱之时,是以浙贝价钱顶账的——这个小诀窍,我会告诉你么!
同样的药品还有很多,小天麻充大天麻、普通细辛充北细辛,八十头的三七冒充三十头三七——虽然药效差别不是很大,但架不住价格差异很大啊!
西门亮无奈,暗骂一句“杠头”,开口道:“钟书办你只管盘库,计算银钱总额是否相符便是了……至于其它,哼,钟书办,你越界了!”
言罢,一锭银子自袖中滑落,悄无声息地就到了种书办的袖袋里……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