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从心学到科举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

  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

  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

  六一泉在孤山之南,又名竹阁。

  宋哲宗元佑六年,苏东坡与惠勤上人曾在此地一同哭吊欧阳修。

  徐言陪着钱德洪一路行来,见到苏轼题的《六一泉铭》很是感慨。

  “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此泉矣。”

  钱德洪背负双手,吟罢指着身前的竹子道:“乖徒儿,昔日阳明先生格竹子格出心学来,你便没什么想法?”

  徐言苦笑道:“学生哪里能和阳明先生比较。”

  “阳明先生谪居龙场时环境很恶劣。他时常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圣人处在他的环境会如何做。”

  徐言思忖片刻道:“这可有些难度。孟子他老人家是贵族,孔子他老人家就更不用说了周游列国收徒无数。似乎没人像阳明先生那样倒霉。”

  “圣人只是会适应环境。”

  钱德洪毫不犹豫的点道。

  “阳明先生正是悟出了此点,才有了之后的心学。”

  徐言觉得钱老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好不容易有机会探讨心学,他自然不肯放过。

  “敢问恩师阳明先生是如何看待朱、陆学说的?”

  “朱子通过经书得天理,之后才去实行。陆九渊通过静坐得天理,再去实行。二人都认定知行是有先后顺序的。而阳明先生则认定知行合一。这便是最大的不同。”

  钱德洪和声解释道。

  “阳明先生不也提倡静坐吗?”

  徐言追问道。

  “那可不一样。陆九渊提倡静坐是希望从心中得到真理。而阳明先生提倡静坐是因为世人心浮气躁。他只是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平静下来。所以阳明先生与陆九渊的心即理是完全不同的。”

  稍顿了顿,钱德洪接道:“陆九渊提倡修养,朱子侧重学问。为朱、陆争是非是枉费心力。阳明先生既不否定朱子之说,也不对陆象山先生的心学有敌意。阳明先生认为应该公正的看待朱陆异同。”

  徐言若有所悟。

  “所以,学习阳明心学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其一,立志。”

  钱德洪侃侃而谈。

  “不想做圣人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要想学透心学,必须下定决心做圣贤。”

  “其二,勤学。为师不是跟你说过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学习才能提升品格。”

  “其三,改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其四,责善。朋友之间要经常以责备的方式劝善。”

  徐言点了点头。

  “学生明白了。”

  “乖徒儿,你离悟道dquo;不想做圣人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要想学透心学,必须下定决心做圣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