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居者有其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城市在拓展过程中,政府就会有意识的对房子需求进行分层。

  对于有钱人或者对居住品质又要求的人,他们的土地供给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竞拍所得。这些土地的取得成本高,但位置好,房子的小区环境和建筑品质都相对较高,拥有更低的容积率和更好的小区绿化。

  尽管土地和建安成本很高,但由于商品房更好地满足了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开发商仍然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向市场出售这些房子,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政府通过对商品房用地量的控制,来调节商品房的供给量,从而可以使得房价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持续向上。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房价上涨,有房的开心,政府税收上升,开发商利润增加,房地产产业链健康发展。

  而对于城市居民中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收入决定了他们并不是商品房的买主。

  对于这部分人群,政府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一是提供经济适用房,二是提供廉价公租房。

  这两种住房的土地都由联邦政府无偿提供,通过招标的方式,由建筑商承建,并通过政府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

  林鸿熟读地球各国发展历史,深知决定房子价格的根本还是地价。

  在由国家承担了土地价格之后,普通住房的价格上涨立即就变得和缓和可控。

  城市居民只要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比如在城市工作了一定年限,并缴纳了相应的税金和保险之后,就可以获得购买经济适用房或租借公租房的资格。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公租房尽管往往相对较为偏僻,且容积率高,小区环境一般,而且户型小,人均居住面积不大,但由于采用了白名单准入制,且全程有政府相关部门监制,房子的建筑品质并没有问题。

  这就解决了城市中大多数普通人和下层百姓的居住问题。

  “低水平,广覆盖”正是双轨制下,联邦政府解决城市居民住房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然,要让这个政策真正落地,让城市居民能够“居者有其屋”,还需要大量仔细而周密的实施政策配合。如申请居民的家庭情况和经济条件要求;出售和转租条件约束;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消费贷款;居民信用体系和黑名单制度等等。

  最重要一点,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秉承“公正,公开,公平”的三公原则,从候选居民挑选开始就接受媒体的公开监督。

  事实证明,这绝对不是多余的。

  由于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价格差距巨大,在联邦政府的经济适用房和廉价公租房上市之后,的确有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人和联邦政府办事人员合谋谋利的情况发生,但绝大多数最后都在媒体的曝光之后,遭到严厉处理。

  对于联邦政府办事人员无论是谁,一经查实,立刻开除公职,永不录用。涉及犯罪的,全部被移交司法机关。

  对于使用虚假材料申报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的公民,轻则计入个人信用体系,进入信用黑名单,禁止其未来十年的申报资格,重则违反法律也可能会锒铛入狱。

  保障联邦居民的合法居住权是一条红线,任何人不得践踏。

  莫伸手,伸手必被砍。

  在联邦政府峻法严刑的高压政策和无所管往往相对较为偏僻,且容积率高,小区环境一般,而且户型小,人均居住面积不大,但由于采用了白名单准入制,且全程有政府相关部门监制,房子的建筑品质并没有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