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门当户对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垂拱殿内。



赵昕思忖了一下说道:“父皇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养,所以择其兄子李玮尚主,故李家之所以发迹,皆因父皇思念章懿太后而起。儿臣认为,父皇之所以有意将姐姐许配给李玮,皆因父皇心里觉得对李家有愧!”



赵祯没想到赵昕会如此说,便起身说道:“太子说得没错,章懿太后在时,由于种种原因,朕未能膝下尽孝,故朕觉得愧对于李家,所以屡屡加恩于李家。前些日子李用和在朕面前言,李玮对徽柔用情极深,每逢佳节诞辰必亲自准备礼物以表达爱慕之意。故朕动了心思意欲将徽柔许配给李玮。”



赵昕听后恍然大悟,心想原来如此,又是便宜父皇耳根子软的臭毛病。



“诚如父皇所言,李家的荣华富贵,大好前程都来自父皇的赏赐,所以李家对父皇自然是感恩戴德。”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父皇在时,李家尚且能保住荣华富贵,倘若父皇之后,李家靠什么来维持繁荣呢?福康公主是儿臣的亲姐姐,儿臣现贵为太子,若将福康公主娶进李家,那李家三代无忧矣!儿臣认为李侍中之言,未尝没有私心。”



赵祯皱着眉头说道:“李侍中乃忠厚老实之人,断然不会欺骗朕,况且李家人品如何,朕比太子清楚,莫要在此事情上多言。”



赵昕见此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儿臣认为,此桩婚姻门不当户不对,若将姐姐嫁过去,父皇日后铁定会后悔的。”



“那你倒是说说哪里门不当户不对了!”



赵祯反问道。



赵昕说道:“李家昔日以以做纸钱谋生,后来章献太后求李用和于民间,奏补三班奉职。李家得以入仕,后父皇又加恩与李家,李家方才成为豪门外戚。”



赵祯不解道:“既然如此,太子殿下为何说门不当户不对呢?”



“父皇,李家昔日贫穷,贫穷的人一旦富贵后,必然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富贵,所以他们在平常生活中依然是奉行勤俭持家的准则。”



赵祯不解的问道:“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李家发迹之后勤俭持家不好吗?”



赵昕解释道:“回禀父皇,儿臣不是说李家发达后勤俭持家不对,而是应该看娶的是何人?”



“此话怎讲?”



赵祯问道。



“父皇,若李家娶一寻常百姓之女,此女必定能与李家公婆相处融洽,因为此女会觉得她嫁于李家是高攀,自然是勤俭持家,该省则省,孝敬公婆。”



“若娶一富商之女,想来富商之女自然不会缺钱财,所以平常花钱难免大手大脚,但李玮生母杨氏乃勤俭持家之人,遇到此事的话,必定会加以制止,如此一来,婆媳关系就不会和谐,自然家宅不宁。”



“若娶一大臣权贵之女,大臣权贵之女速爱诗书,且身子娇贵,女红自然是与寻常百姓家之女不能相比的,只怕和杨氏也很难相处。”



赵昕举了几个例子说道。



“太子是担心徽柔婚后不能与杨氏和谐相处?”



赵祯说道。



“父皇此言,正是儿臣心中所想,儿臣的姐能与李家公婆相处融洽,因为此女会觉得她嫁于李家是高攀,自然是勤俭持家,该省则省,孝敬公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