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东方的精锐部队第1/2段
黄昏,金乌欲坠,西天边残阳如血。
清阳城东门外烟尘滚滚。一支军队从东方开了过来。这支军队虽然因为长途跋涉而显得人困马乏,但队形齐整,战意昂扬,人人威风凛凛,个个杀气腾腾。有消息灵通者很快打听到:这是大皇子虞文宪的东方部队赶来京师勤王了!
虞国共有五支重要的现役武装力量。其中,归安西都督府节制的西军已经大部分被戎人军队歼灭;中央禁军的大部分也在铁锁关被戎人击溃;虞国国土广袤,南部边境的南军如果想救援清阳城的话绝对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三皇子虞文玉统率的北军虽然距离京城不远,但北部的狄人与虞国的关系是常年不冷不热,且在边境常备一支大军,虞国也只能在边境部署一支军队以防不测,这支军队是不敢回撤护卫京城的;剩下的就是大皇子的东军,长期在东方与游牧民族作战,久经战火洗礼,从军队实力和士兵素质上来说是五军之翘楚,但苦于东线战事的结束遥遥无期,看起来也难以抽身赶赴京师。
不过,皇帝做事果决,眼见西线戎人兵锋锐不可当,紧急诏令大皇子尽快结束东线战事,紧急挥师西进。大皇子虽然没战胜夷人的铁杆可汗,但成功与其讲和。他立刻率军西向,堪堪在铁锁关陷落之后的这天来到了清阳城。
自铁锁关陷落之后,无险可守的清阳城就陷入了人心不稳的状态,有富商巨贾已经开始变卖宅邸逃离京城了。好在虞国的高层及时出来稳定人心:大臣们都表现出镇定自如的神色,皇帝也两次在公众场合亮相,让京城民众看到了高层守住京城的信心。但大家的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安。
现在,眼见虞国最精锐的部队来到了京城,京师百姓的心才算是真的有了底。大家兴奋激动,奔走相告。有些低价甩卖京师房产的富人在接到消息后也立刻暂停了交易。
虞文宪命令大军就地修整。如有京籍官兵可进城探视亲人,但务必要在第二天拂晓前回营。大军抵京之前早有斥候将消息通报兵部,此刻犒军的粮草酒肉早就备好,只待官兵们尽情享用。大皇子则率领一干副将入京觐见皇帝。
见到大皇子,皇帝自然是大喜过望。一方面是他带来的这支虎狼之师缓解了京城岌岌可危的局面;另一方面,皇帝认为皇长子是最像他的。
虞文宪今年三十岁出头,在皇帝的刻意培养下已经成为一名能征惯战的统帅。要知道,虞国虽然承平多年,但皇帝刚登基的那会儿,天下可不太平。皇帝曾多次御驾亲征,骨子里流着尚武的血。所以皇帝喜欢勇武的虞文宪实属正常。这次虞文宪能够在无法彻底战胜夷人的情况下灵活变通,成功与铁杆可汗讲和之后将军队带了回来,其机变能力又赢得了皇帝的几分赞许。
副将们在宫门外等候,大皇子将随身的剑解下交给宫廷侍卫,只身入宫面圣。
“皇儿日夜兼程远道而来,辛苦了。”皇帝扶起了跪在地上行礼的大皇子。
“谢父皇。”虞文宪起身。
他是带着甲胄行礼的,动作有些不便。
“戎人已经攻陷了铁锁关。朕派去增援的禁军也在战斗中折损大半。你来得很及时啊!”皇帝在儿子跟前不说那么多客套话,“从铁锁关至京师,戎人可以朝发夕至。虽然朕不怕他们,但形势确已迫在眉睫!朕知你今日回京,故早已召集臣工,稍后赶往勤政殿开会,与你一起商定破敌之策!”
虞文宪双手抱拳向父亲说道:‘父皇,儿臣一路行来,一路阅读西线的战报,此刻已有破敌之策。俗话说兵贵神速,就不要再费时间讨论方略了。儿臣将把自己的对策向您秉明,请您安排支持就是!’
皇帝微微皱了皱眉。
大皇子的这个性格特点皇帝已经注意到了多次。说好听点儿是自信,说难听点儿就是狂妄自大。而且,自己身后还跟着那么多随从人员,其中还有朝廷要员,再怎么着也得表现出一下谦恭的态度才好!就算大皇子自己心里已有主张,但开个会,在会上哪怕装模作样地听取一下大臣们的意见也行啊!如此我行我素,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怎么行?
这种性格的形成当然也是有原因的。贵为皇长子,且领兵打仗总是成功,身边自然多有赞美之词,想不自我膨胀都难!想到这里,皇帝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让大皇子吃点儿苦头遭遇些挫折,方能改变一下性格。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在这次与戎人作战的时候皇帝可不想让大皇子受挫,因为虞人在战场上已经输不起了。
皇帝脸上仍然不动声色,笑着问:“皇儿有何破敌之策,说来让朕听听?”
工,稍后赶往勤政殿开会,与你一起商定破敌之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