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贫苦难农家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人人都说,童年是幸福的、天真的,但耀卿没有体会过。

  1944年夏天,辛辛苦苦劳动一年的农民沉浸在中原小麦丰收的喜悦之中。大户人家也好,小户人家也好,无地靠出力流汗为别人耕种的佃户也好,他们站在金黄色的麦田里喜气洋洋,因为今年的小麦长势想不到的好。只要有个好的收成,谁家的日子也会好过。这些不知什么叫劳累的农民拼命和老天爷抢收麦子,因为豫中平原的天气,在收获季节如果不抓紧,一场大雨下来,辛勤劳动一年的果实会被雨水霉烂。

  他们称这是“龙口夺粮”

  收麦的人群铺天盖地,地里横七竖八一捆捆割倒的麦子。有车的人家用车拉,无车的人家担的担、扛的扛,五六十岁的妇女们不怕烈日暴晒,在做完家务之后,手提竹篮在收获后的麦茬地里捡麦穗。这是全家人辛苦一年的血汗啊!打麦场上更是一番喜悦景象。

  有牲畜的人家,掌柜手拿水烟坐在树阴下一边吸烟一边指手画脚。雇来的长工、短工把小山一样的麦垛均匀地摊在场里,有的用两套碾子,有的用三套碾子。场里的另一头是碾过的麦子,一群人顶着烈日,尘土飞扬地把麦秸一杈一杈地堆在场边,把剩下的麦子麦糠推在一堆,准备有风时扬场(是用木掀把乱麦抛空中,风吹跑麦糠、麦籽落在地上。)树阴下吸烟的主人心里笑开了花。他盘算着:自己的麦子至少能收九千多斤,租给别人的地收租子也可以收一万多斤。前年的小麦还没吃完,去年借给别人的麦子加上利息至少有两万斤,和今年的一块再借出去,再收回来,再借出去,再收回来就成了当地的大粮仓啦。

  哼!到那时我脚一跺,还不震它十里八里......

  牲畜农具不全的小户人家可不这么想,他们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心满意足,和善而自然地三家五家合伙在一个麦场里劳作,不分先后、不计报酬,先打谁的都一样,谁也不计较,比一家人还要亲密无间。

  村西路北的小小打麦场上。

  一头青色小毛驴吃力地拖着红石磙碾子,碾过的麦秸在烈日下反射着金光。好像这头小毛驴也体会到主人的心理:今年丰收了,我也得加倍干,麦收后我也有足够的麦糠做饲料,主人高兴时还会赏一些大麦、麸皮呢!主人马老四心疼这头驴,就用绳子绑在石磙前面和小毛驴一起拉碾子,粗糙的麻绳深深地勒在主人红而又黑的肩膀上,可他不知痛、不知累,心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放碾的人不知是吆喝小毛驴还是和拉碾的人开玩笑,嘴里不停地喊着:嘚儿嘚儿!小毛驴跑得更欢了,人也跑得更快啦。小小麦场上依然笑声不断。他们忘记了烈日当头、忘记了满身汗流、忘记劳累、忘记了常年的忧愁。

  蓝蓝的天空,轻轻地飘来片片白云,偶尔又吹来阵阵凉风,突然感到一丝凉意,麦场里的人们感到轻松了许多。

  村头走来一位三十多岁妇女,身穿土布印花大襟上衣,下穿黑色棉布裤子,一手提新买的竹篮、一手提一瓦罐,面带丰收的喜悦迈着小脚向麦场走来。她前面跑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子,马晓凤身后梳着独辫随着跳跃的步伐一甩一甩,加上身穿红衣绿裤,看起来有无限的欢乐藏在心中。这母女俩一到场边,晓凤便高兴地喊到:“爹!你们都快来吃饭啦!”

  听到女孩的叫声,三个男人忙把小毛驴卸了套,牵到树阴下,他们也在场边较大的树阴下围在一起。熟悉农活的“张”年纪小,口快得像放鞭:

  “四嫂!送的啥饭?”他边说边掀开竹篮的盖布。“啊!六个鸡蛋、八个油饼、十个菜角。嫂子真有心计,顺利、发财、十全十美,今年祝哥嫂的小麦打上八百斤,嫂子你明年生个胖小子,粮也丰收、人也丰收。”另外两个男人笑得合不拢嘴。

  被称为四嫂的她,心里甜蜜蜜,嘴里却骂道:“就你嘴能!不怕热饭烫你的屁股,快喂‘狗'吧!吃了还得干活呢!”

  那时的风俗习惯是到收麦打场时,谁家送的饭好,谁家就能多打粮。

  “瓦罐里还有‘狗蛋’你快吃吧!”张顾不得吃油饼就用勺子搅了一下瓦罐

  “啊!两位大哥快来看,酸汤里荷包蛋每人一大碗,麦收过大称,保证能打一千斤!”众人哈哈大笑。

  毛驴在树阴下打了个滚,抖抖身上的尘土好像也感到无比起来有无限的欢乐藏在心中。这母女俩一到场边,晓凤便高兴地喊到:“爹!你们都快来吃饭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