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温馨港湾当属家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管他呢!混过一次也是便宜啊!”他不以为然。

  “混不过去不是白白浪费气力吗?耀卿反问他。

  “时间长了,老饲养员总有迷糊的时候。”赵密才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耀卿无言以对。

  转眼到了1962年的腊月,冬日的暖阳迎来了1963年的春节。这一年耀卿挣了800个工分,他的母亲也挣了1200个工分。麦季他们分了120斤小麦,秋季分了210斤秋粮:有玉米、谷子和大豆。还分了26元的工分钱,在生产队里可以称得起是个高标准的的生活水平,因为每人每天基本平均到半斤粮食啦!11月母亲买了两包黑颜料,把她亲手织的土布染成黑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耀卿做了棉衣和棉裤,又千针万线做了一双新棉鞋,这一套新衣服必须到了春节才能穿。腊月初十她又把一篮小麦用水淘了淘,然后晾干准备去磨面。

  磨坊里。他们母子二人在推磨,看着粉碎的麦瓣从磨缝中落下,耀卿突然想起一个谜语:

  石头层层不见山,

  短短路程走不完:

  轰轰隆隆不下雨,

  大雪纷纷不觉寒。

  这不就是在推磨啊!今天耀卿也身临其境。一层一层的石磨、一圈一圈的推磨、石磨呼呼的摩擦声、磨缝纷纷落下的面粉不正是谜语里的情景啊!小麦是要磨五遍才能磨净,到第二遍母亲就得箩面,耀卿只好一个人推磨,虽然是冬天,也把他累得满身大汗。推20多圈他站下休息一会,然后继续推,母亲看到他累的样子就说:

  “孩子,你先歇一会,我箩完以后咱们两人推。”

  “妈!你主管箩面,我主管推磨,我的力气大着哩!”耀卿嘻嘻哈哈回答母亲。

  两个小时的劳动把一篮小麦磨成了面粉,本来是平篮的小麦,现在光面粉就成了冒尖的一篮。他奇怪地问母亲:

  “妈啊!咱来的时候不是平平的一篮麦,现在怎么比原来的多啦?另外还有黑面,麸皮哩!”

  “平斗麦,尖斗面,黑面麸子还不算。小孩子这点小道理都不知道啊!”母亲虽然是这样回答耀卿,可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她只知道原来就有这么一个形容磨面的顺口溜。

  二十四,扫房子。人们都要在自己的家里打扫卫生,耀卿个人把各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本来就是很脏的衣服现在看上去活像一个土人,母亲边洗衣服边对他说:

  “哈!看你像才从土里爬出来,赶快脱掉衣限,让妈一块洗一洗!

  ”嘿嘿!脱是可以脱的,我脱了以后穿什么啊?妈妈!”耀卿开玩笑地说。

  “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脱吧,我做的新衣服在箱子里急得直叫唤呢!”母亲也开玩笑地回答。他们母子两人沉浸在将要过春节的欢乐气氛中。

  这一天风和日丽,也是腊月二十六,耀卿把红纸割成对子,拿出毛笔和墨水想写春联。提起学习写毛笔字耀卿有他自己的经历:

  在耀卿上四年级的时候,春节他来到本家族的祠堂,看到门上贴了这样的春联:

  上联是:太史文章千秋重

  下联是:温公事业百代香

  横批是:龙门世第

  毛笔字写的工工整整,看起来很有力气。从此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学习毛笔字,小学时期都是按“网影”描写的,学校发的大楷本(书法笔记)都有已经印好的毛笔字,在上面盖上白纸用毛笔按照下面的字认真地描写。五六年级是自己生写,在初级中学没有书法课,他礼拜天在家里刻苦练习。没有钱买纸张,就用课外杂志当纸,为了节约纸,他便买来红、蓝、黑三种颜色的墨水,先用红色写,然后用蓝色写最后用黑色写,一张纸可以写三遍。他没有按照字帖,完全是自己随心所欲地练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他写的毛笔字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在当时文化相当低的农民中间还是可以看得过去的。

  邻居知道后也把他们自己的红纸拿到这里让他帮忙写,这可难坏了耀卿!不写吧,生产队会写毛笔字的人没有几个,何况张嘴容易合嘴难;写吧,又怕自己写不好。他脸上笑呵呵应付着叔叔大娘,心里在暗暗地盘算:还是写的好,一来帮助了乡亲,二来锻炼了自己写毛笔字的水平。于是他干脆把一张桌子搬到大门外的空地上认认真地写起了春联,一写就是十几户,恐怕写了八十几副。乡亲们高兴,他的心里更高兴!

  大年三十下午耀卿把家里的门窗重新冲洗一遍便开始贴春联。他也学着父亲的贴法先贴家里的门,最后贴大门,他也叫来母亲让她检查贴的是不是可以,他的母亲笑眯咪地说:“哈哈!你是大学生还问我干什么啊?”

 &ems小时的劳动把一篮小麦磨成了面粉,本来是平篮的小麦,现在光面粉就成了冒尖的一篮。他奇怪地问母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