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3/3段
隆庆帝自言道:“十年,十年灭北阳。朕继大统,二十余年,对灭北阳只心日以继盛。十年,朕要灭北阳!”言及此处。隆庆帝双目炯炯有神地盯着李子风,说道:“就十年!文信侯,朕要灭北阳,一统天下!朕给你三年时间,安定江南,替朕除掉那些碍事的!”
隆庆帝不能忘那金殿龙椅后面的山河图,那是历代先帝的心血,更是大夏所有帝王的夙愿。
李子风从宫里出去的时候,离早朝的时间不到一个时辰。一出宫门外,萧瑟不知何时就在外面等着他。一见到来人,萧瑟急将身上的外衣披在他身上,揽着他钻进马车,马车内烧着火炉,生怕他冻了。
“如何?陛下与你说了什么?”萧瑟抱着李子风问道。
“决口未提海董青之事。反而说了些北阳的事。看似有意责怪我深夜去你府上,实则在引我阐述江南之事,进而谈及北阳。”
“北阳?北阳何事?”
“陛下有意灭北阳,不是说笑,而是一心想马踏北阳!”李子风说道。
北边战事,文臣议和,武将死战。但是隆庆帝一直没有作出决定,导致镇北侯领兵只能一直抵御。“而且我看得出来,陛下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筹谋已久。”
“若是如此,陛下一直有灭掉北阳之心,为何迟迟不肯下命,令镇北侯领兵北上?而是在文臣武将之中居中调停双方不满。”萧瑟奇道。
“国库空虚是其一,大夏冒然出兵,胜负犹未可知是其二。北阳人,三岁小儿都能骑马弯弓,此是北阳骑兵强大之由,若两国大战,没有胜负之分,两国也不会去打这场战役。如今大夏的军事,尚不能一战而取胜,陛下也是担心。若是一战而败,北阳骑兵便可跨过山海关长驱直入直取京都,届时便是覆国之难。”李子风分析道。
“我谏言陛下,三年安定江南,七年灭北阳。陛下允我了。”
萧瑟闻言,惊道:“子风!你做不来的!江南之地,世族文豪林立,虽在海董青南下之时已经灭了七分气焰,但是你若冒然行事,他们狗急跳墙,会要了你的命的!”
“大夏立国两百余年,江南之地反反复复,若死我一人,能令江南世代臣服,岂不美哉?”李子风笑道。
“你未免也高估自己了,若死你一人,江南尚不能服呢?”
“不是还有殿下吗?难不成殿下想要我一人去趟这浑水?”李子风笑道,伸手将他的腰保住。
隆庆帝看了看时辰,还有半个时辰便上早朝,又看了看忠勇仁智四个大字。起居太监上前,替隆庆帝披上外衣,看了一眼那四个字,赞道:“陛下的书法又精进不少。”言罢看到忠字下面多了一点,多嘴问道:“只是这个忠字,陛下不觉得不妥吗?”
隆庆帝闻言大笑起来,问道:“有何不妥,你说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朕定让你好看!”起居太监急称不敢,但是还是说道:“陛下,天下士人都说忠心不二,可您这忠字多了一点,岂不是忠心有二了?”隆庆帝看着起居太监问道:“那朕这个忠字是说文信侯呢?”
起居太监想了想,问道:“陛下是说文信侯忠多了一点?”
隆庆帝点了点头,将四个大字提起,言道:“文信侯对大夏,是忠心不二,多了这一点忠,是对二皇子。朕欲怪罪二皇子结党私交,文信侯极力维护,是忠也。在朕的面前,敢于直言不讳,无畏龙怒,是勇也。言语之中,牵扯岭南两县之事,直言彻查两县大堤被毁之事,是为民请命,是仁也。南下之行,看清局势,对北阳之事亦有独到之处的见解,沉着冷静分析,头头是道,不可谓不智。让朕想到当年海董青,与朕一同探讨北阳之时,亦是如此风发意气。”
“可陛下,您说江南之事问宁五方不如问海董青,您见海公公的时候,可是缄口不提江南之事啊。”
“朕不问,自有人去问,你呀,替朕操心什么,好好当你的起居太监便是。当年掌印之位朕拱手托付于你,你都不乐意,如今倒想替朕操心了?”隆庆帝笑道,起居太监亦是笑了笑,道:“陛下这些年觉得奴婢可有掌印之才?掌印之事事关重大,奴婢瞧着萧何日就做的不错。”
掌印萧何日,掌剑萧何从,掌香萧何月,掌笔萧何年。四大监各司其职,忠心为主,如今却也各生了嫌隙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