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林中良!你别给脸不要脸蹬鼻子上脸来了!扯到我礼部来了,陛下的行宫不修,宫中的殿堂不修,陛下出行住哪里?宫殿年久失修,出了问题谁负责?”徐汝臻喝道,林中良今日就想当个出头鸟,在岭南见到的那些灾民对他的打击很大,百姓住着帐篷,顶着烈日衣不蔽体的修大堤救良田,宫中每年却修缮宫殿造行宫一年的费用多则数千万少则数百万。“我负责!只要你礼部肯将这巡查维护需要整改的权利交出来,我就能负的起这样的责任!而不是每年你礼部说这要修那要动,这也要改那也要加,然后我工部跑死腿,到最后这要要钱那也要钱的时候你礼部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到最后的账都报到工部的名上,这些谁负责?南京的行宫修了三年,你礼部报在我工部的钱多达七百万两,这七百万两你礼部怎么解决?琼州海峡的码头你礼部说要修,两年的时候报在我工部头上的账就四百七十万两,修个码头港口用了淮南一年的盐税,我工部去年就将工程报了上来你礼部迟迟不肯验货,拖着琼州海峡的码头到现在还不能投入使用,我问你你们礼部图的是什么?”林中良翻着旧账质问徐汝臻。按理说宫内的修缮这些礼部管着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宫外的事还是礼部插着手确实说不过去了,毕竟还夹着个户部也伸了手。

  徐汝臻一惊,正要出言反驳,隆庆帝拦住说道:“够了!林爱卿,这些你们六部的问题自己解决,现在谈的是北阳的事。”林中良知道隆庆帝给了台阶,便不好再说,朝隆庆帝行礼道:“微臣知罪。臣觉得洪大人所言不假,要想赢这场持久战,大夏如今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跟北阳打这十年八年的消耗战,但是北阳执意要打的话我们也不能示弱。确实要未雨绸缪了,无论是江南还是陕甘宁、云贵川还是京都都要做好这个准备了。臣认为能省则省,是不错的计策,省下来的都是北边战士浴血奋战的底气。但是有些地方我们则更不能省,比如岭南、沿海这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是赋税比较高的地方,大夏六个省的百姓靠着这四个省去养活,这些地方我们还要去省的话恐怕就要出乱子了。臣以为应当着重这几个地方的耕耘,提高粮食的产量,减少江南赋税,让这些地方的粮食提高了,莫说让这四个省去养六个省,就算是养着我大夏一十一省也并非什么难事。江南山高水深,但是微臣这两次南下来看,江南地区的粮食却长得很好,如果洪大人所说的增加粮食的储备,臣觉得倒不如增加耕田提高产量来的实在。粮食提不上去,储备怎么提得上去?”

  隆庆帝点了点头,夸道:“林爱卿下了两次江南,就对国事有如此周到的见解,实属大才啊。”

  “臣不敢。”

  “有什么不敢?古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朕觉得这老话说的还真不错。你既然有这个想法,可有什么国策,不如在三省的三位大人面前提一提今日就在这尚书苑中一起议了。”

  “国策不敢说,但是臣此次南下来看,沿途还有很多田地是可以开发的却没有人种,臣询问之下才知道朝廷规定每亩地收多少税,多种则要多收多少多少,种两亩是十石的税种两亩却要四十石,多了数倍,而种得更多的却还要翻上数十倍。这些庄稼人虽说没读多少书但是对粮食的数却是手到拈来,每家每户的田地足够养活一家就差不多了,谁也不想去做冤大头,这就导致了很多良田荒废或者并入一些氏族门阀的囊中,而这些的赋税却比那些庄稼人少好几倍。臣以为这种现象若不及时阻止,恐怕这些田都要进到氏族的手上了。微臣来时想了三个办法,第一减少江南赋税,开荒者必要时免了他的税也不是不可。第二门阀氏族的赋税则要更改,他们比百姓富有却交最少的赋税,这是不可取的现象。第三奖励开荒耕田的百姓,鼓励他们开荒开田。如此一来江南的粮食势必会得到提高而且减少的赋税朝廷可以在氏族富商之中收回,算起来这些赋税也不见得少到哪儿去。两相互补,江南的粮食一定可以提高。”

  “胡闹!”洪承绶起身说道:“少的赋税让那些氏族文豪去补足他们若是反抗呢,朝廷此时正在与北阳大战,这时候要是他们出了问题谁去镇压?”

  “自古以来,洪大人可见过造反的富甲豪绅?我们在他们身上只不过取了九牛一毛,你可知道你在百姓身上索取的是多少?是他们的全部!你想一下三千富甲豪绅的造反厉害还是三十万的灾民造反来得厉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以来者,只有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臣所提出的三件事,还请陛下慎重三思。”林中良骂了洪承绶转身不给洪承绶说话的机会便朝隆庆帝下跪,隆庆帝心中一乐,想不到这在京都养尊处优的林中良下了两次江南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莫不是后面有高人指导?心中虽是有些疑虑,也支持林中良的想法,但还是不敢明面上说出来。

  “三省的三位,觉得此事如何?”隆庆帝只能将这个锅甩给三省。

  就这件事三省议了数个时辰才将事情解决,这时候天也暗了下来。

  而李子云去诏狱提了司马清风回侯府,第二天就派人南下将京都还有北方的消息传给李子风。

  隆庆帝这边派去北阳的锦衣卫沈大人沈指挥使已经到达北阳,在顺着谍网留下的线索摸到了武信侯李淳忠的住所。三天后,李淳忠启程回京,沈指挥使连夜下江南。这一天李子云也押着司马清风回北疆,李子风也收到了李子云的信。林中良这边在尚书苑提的事也得到了三省的同意,看样子年前他还想再去江南,只不过这次的目的好像是在沿海四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