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族第2/2段
陈立看着这粗犷的字体,顿时心里开始来无聊的吐槽“想我前世958名校历史系高材生,今世硬是被这几本老掉牙的书拖了近十年,他日出门还要带着还要要让爷愉快的出去浪了,为什么前世不学理工现在也就高中那点物理知识还是断断续续的,不然老子定要在这世界造出汽车环游世界”咬牙切齿的把书放回书架,摆手出门而去。
穿过村中小路来到村前小溪边,七八妇人带着一群黄口孩童在溪边洗着衣服,不时传来嘈杂的嬉笑怒骂,好不欢乐。
陈立小步走到溪边一圆形大石上,开始来每日的例常锻炼,潺潺的溪水缓缓的流淌,阳光洒在水面上格外好看,随着左画圆右画瓢的动作开始,一副自然恬静的画面油然而生。
溪边妇人看着少年,招呼着:“立哥儿,每天都有兴致来这活动,是不是故意给我们家的姑娘看啊”说罢,旁边几个秀气少女不由的低头垂眉面庞泛红,眼光还不时的往小哥这边瞄,顿时引起更多的妇人嬉笑成片。
“王婶,我只是锻炼身体,这里环境不错习惯了而已”陈立尴尬的解释。
“你小子现在也长大了,要不和我家三丫头先定个亲,等三丫头明年开脸了就过门可好”王婶调侃的说着。旁边的其他妇人可不高兴了“王嫂子,我家丫头过两月就开脸了还准备和陈大哥商量呢,你可别乘火打劫”然后一群妇人便开始了唧唧咋咋的争论。
陈立见此状况,脚底抹油一溜烟的逃离了是非之地,回家的路上洋洋洒洒,不时便归家。
“哥回来的这么早吗?”伶俐的小妹正帮着母亲做活,看见兄长归来招呼道。
“今日归来早点看看父亲母亲有什么要帮忙的,”归家便朝屋内而去,
“立儿回来了,娘正在做午食一会便好,你爹在田间食好就回,”母亲埋头操弄着午食,“锅里有热乎的馍馍若是饿了可以先吃点垫垫肚皮。”
虽是小农之家,不过在这年头的量产,交了赋税本就不多,每日还就两食,陈立自然也不好意思独自食用,出屋帮小妹做活。
正午陈父回来,一家吃完午饭,陈母织布,陈父带着陈立去了宗祠,见族老都在,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想法:“族老,今陛下开恩,有学之士可去京城入太学,我陈式也当派子孙前往,博一个前程光耀门楣”言毕,族老们便纷纷低语。
“陈氏一族至今只有你祖父被一高人带走,入朝随先帝,现如今族中识学之人寥寥数人,多数以过知命之年,与着碌碌无为,后辈也就二三人识学,孔有欠缺”大族老叹息道。
“今圣上开恩,族中有一二弟子进太学,日后族中也可以薪火相传,诗书传家,若能入得庙堂族中也能顺风起势,当年祖父遇高人指点学的皮毛入庙堂,传下诗书,族中才结束了白丁之耻,今日便是机遇,错过不知又要等多少年了”陈父气势大变,义愤填膺告诫诸位族老。
祠堂中小声议论开来,一番议论过后,大族老起身言:“陈钰所言不虚,入的太学便可兴家,若入的庙堂便可兴族,我陈族若要长盛还需诗书才行,只是这入太学陈钰可有什么好的提议可以给大家说说吗?”
陈钰一听这事有谱便道:“要入太学便要凭学识进行考验,合格者便能入学,此去京城一路遥远,族中弟子去京城的一路盘缠可能还要族中各位支持才行。”
“支持是理所应当,毕竟是我族子弟,就是不知这太学的考验如何,如不合格又会怎么样”大族老疑虑道。
“太学不合格者皆不录用,至于考验现在可以请夫子教授,晚辈曾经也在京城待过,虽学识不高,但人情处事还是能教一下的,至于其他的父亲曾说过,做事如做人,做的多懂的便多,孩子们出去一路上见识一路学习到京城也可以说是学问有涨,也可一试。”陈钰解释后等待这族老的回答。
“此事事关重大,融我们商量下三天后给大家答复,”众族老起身挥袖进入内堂,族人纷纷作揖退去。
三日之后,族老通过商量决定把适龄的孩童聚集,宗族出资去县城请一夫子来教授,到时候由夫子评定人选进京,一时间乡间散漫的环境骤然改变,各家各户都准备束脩给夫子送适龄孩子入学,而夫子只挑选了五人进行教授。
时间一晃就到秋收,田间一片繁忙景象,夫子也对五名学子进行了评定,只有陈立,陈文和陈田三人合适进京,为此族老筹措三十两银子供三人盘缠,并在秋后送三人进京入学。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